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28日在北京表示,中国法院有能力、有自信努力成为“当事人信赖的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
当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介绍《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的有关情况。陶凯元表示,《意见》以审判体系现代化、审判能力现代化为两大抓手,积极构建资源优化、科学运行、高效权威的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体系,努力造就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术并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事业的新要求新特点,努力将中国法院打造成当事人信赖的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
资料图:最高人民法院。
陶凯元表示,“优选地”的说法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自封的,2017年7月7日,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发《中国如何成为全球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领导者》,对中国知识产权法院建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表示“由于司法程序快捷,中国现在也被视为知识产权诉讼较为可取的诉讼地”。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宋晓明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介绍,在近五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外案件比例大概达到20%左右。陶凯元指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境外的当事人权利人比以往更加愿意选择到中国,尤其是到知识产权法院进行诉讼。”
陶凯元表示,“成为‘优选地’靠的是我们高水平的审判质效。我对我们知识产权法官队伍充满自信。在《意见》里也提到了,‘要把加快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下一步,要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审判的质效,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法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陶凯元介绍,“我们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了战略性的合作关系。在2017年5月,周强首席大法官访问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和他们的总干事弗朗西斯?高瑞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双边的战略合作关系,目前这个合作正在纵深推广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