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出现新的变化。1月份北京土地市场有3宗土地流拍,2月份1宗土地流拍,其他城市同样出现土地流拍现象。这暗示开发商面临商品房去化速度困难和现金流紧张问题。
另一方面,一向主攻住宅开发的万科在去年收购印力集团,大力布局长租公寓;融创则成立了一系列的区域商管公司,并与盛煦地产共同发起国内首支存量资产并购基金,龙头开发商纷纷向存量市场寻求增长机遇。在商业地产领域,各类租金收益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纷纷出现。毫无疑问的是,房地产行业正发生变化。
国际金融地产联盟(IFFRE)常务理事张平认为,一线城市的住宅市场增量空间已经有限,商业地产是开发商大有可为的领域。对于如何在商业地产方面有所收获,张平基于多年的从业经历,也有些自己的看法。以下为界面新闻与张平的对话:
界面新闻:土地流拍、此前鲜有涉足商业地产的龙头开发商纷纷进入,商业地产为什么在目前阶段受到关注?
张平:凡是有稳定租金收益的现金流物业,如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等都可以称为商业地产。虽然这几年住宅地产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但国际金融地产联盟认为,从国际视野来看,商业地产才是常青树。因为地产是生产活动的载体,商业地产则是经营活动的载体,有稳定的现金流收入,这一性质让商业地产实际成为了第三产业的载体。也就是说,中国第三产业的持续增长,将促使中国商业地产保持繁荣发展的态势。
GDP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可谓是商业地产的晴雨表。2012年是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元年,这一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占比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度导致写字楼市场低迷,但随着外资银行可从事人民币业务、保险公司可设立合资公司等利好,中国经济慢慢复苏,写字楼市场也开始活跃。商业地产与整体经济走势是正相关的关系。
国际金融地产联盟研究部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商业地产需求的增长伴随着金融业的兴盛,北京更是后来居上。不同的是,北京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TMT行业对写字楼的需求非常火爆,上海则是消费和零售业持续领跑,大牌零售商的总部大多在上海。
所以,大开发商现在纷纷瞄准商业地产,一方面是洞察了宏观经济的变化。另一方面商业地产因为有稳定现金流,在融资困难的背景下抗风险能力较强,还能享受资产升值以及租金收益的增值。例如在北京中央商务区持有一栋1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通过先进的资产管理将租金从300元每月每平方米提升到400元每月每平方米,则年总租金收入增加了1.2亿,同时更有效提升了物业资产价值;按单价每平方米10万元人民币计算,提升了至少30亿元,可能已经超过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