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推演的贸易战第一年内对GDP和全球贸易的影响
欧洲中央银行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经济模型推演发现,若中美贸易战全面扩大,全球经贸都将受到影响,美国GDP增长将在第一年内受损超过两个百分点,直到第三年还将受损1个百分点;而中国在短期内反倒会因此受益,但随后这种正向推动作用会逐渐消退。
这篇题为《保护主义加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报告刊登于欧洲央行9月26日发布的今年第六期经济公报,作者Allan Gloe Dizioli和Bj?rn van Roye都是欧洲央行经济学家。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几个月内,全球贸易格局快速变化,美国政府宣布加征关税,引起其贸易伙伴报复性反制措施。这不仅加深了对“贸易战”的担忧,更有可能引发全球化的倒退。虽然到目前为止,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依然微小,但贸易摩擦的加剧可能会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这项研究利用欧洲央行“全球经济模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综合货币财政模型”,对当前这种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后果进行了推演,虽然并不能做到精准的定量分析,但可以对当前局势做出粗略的定性评估,大致预计发展走向。
从短期来看,提高关税对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关税增加意味着民众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购买力降低,进而国内消费和投资受挫,限制GDP增长;另一方面,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可能导致消费者和企业转向国产商品,进而拉高内需,减少进口。这两方面因素相互角力,共同对GDP产生影响,但究竟哪一个因素占上风,关键取决于这个国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用国产商品替代进口商品,这种可替代程度越高,就意味着转向国产商品的成本越低,越容易实现。
然而,如果进口商品是生产过程中必要的中间产品的话,高关税也会增加国内生产成本,导致投资延缓。同时,对方报复性反制措施可能会降低出口,使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更加恶化。
商业和消费信心的降低也会带来间接的负面作用,进一步扩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企业在做出投资决定时,不仅要考虑当前贸易政策,也要考虑未来全球贸易政策;同样的,对未来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普通民众的消费行为。出于对保护主义加剧的担忧,民众可能会增加预防性储蓄,减少消费。此外,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还会体现在金融市场上。
利用经济分析模型,模拟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且其他国家对美国采取对等报复措施的情形,可以推演出“贸易战”带来的直接影响,但难以预计间接影响。所以,简便起见,该研究对各国债券市场和股市的变化进行了假设。
此外,该研究模型还做出了一些其他假设条件,比如假定贸易纠纷只持续两年,关税提高带来的额外财政收入全都用来降低预算赤字而不用来补贴需求,各国货币政策和汇率自动做出反应等。
最终,研究认为,如果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且不涉及任何第三国,那么贸易伙伴多样化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在假定的情境下,由于关税提高,美国商品在中国变得更贵了,中国商品在美国也变得更贵了,结果来自第三国的商品竞争力增加。而这里的“第三国”究竟能获利多少,取决于用第三国商品取代中美商品的难度有多大——可替难度越高,意味着转向第三国的可能性越小。
经过推演,研究认为,在“贸易战”的第一年,其直接影响将使美国经济增长降低1.5个百分点。随着进口的降低,虽然美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但出口的减少带来的影响更大。预计的结果显示,美国的净出口额将大幅降低,同时美国企业将被迫减少投资和雇员数量,这将进一步导致内需下降,加剧对美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时间推移,政策逐步调整,国内产品逐渐替代进口,也只能起到有限的弥补作用。直到“贸易战”的第三年,高关税带来的直接贸易影响仍将拖后美国GDP增长1个百分点。
反观中国,“贸易战”的最初阶段反而会给其GDP增长带来少许积极影响,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红利最终将慢慢退去。在第一年里,国内消费和投资将降低,但和这些消极面相比,中国的净出口优势则更显著:虽然对美国出口减少了,但转向对其他第三国的出口增加了,中国出口商会抢占原先美国出口商的市场份额。不过,随着美国做出调整,中国商品的需求量会逐渐下降,给中国GDP带来的拉动效应也进而逐渐消减。
“贸易战”对信心的打击也会对全球经济活动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全球金融市场的反应对各国经济都会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在第一年内会把全球GDP增长拉低大约0.75个百分点;财政状况紧缩将导致美国GDP增长降低0.7个百分点;全球贸易额将下滑0.75个百分点。不确定性升高和信心衰减也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打击。
综合考虑所以有因素来看,贸易和信心方面的负面影响估计将导致美国经济增长下降两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导致全球贸易额降低约3个百分点。
总之,加高关税,挑起贸易战,最终只会令这个经济体蒙受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