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殊年份的七月,刚刚走出考场的莘莘学子正翘首期待进入大学校园,生活在偏僻贫困地区的女孩子们的未来却是另一个画面:早早成为妻子和母亲,理应接受教育却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负,童稚未褪却背负着抚育子女的责任。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受传统观念和现实环境影响,重男轻女、早婚早育等陋习仍难革除。很多正值花季的少女,本该拥有绚烂多彩的校园生活,却在贫困和偏见中放弃学业,“花季妈妈”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雷洞瑶族水族乡戏劳村,女孩子最多读到初中,不少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嫁了,大多数都不办结婚证,自家人办顿酒、吃餐饭就算成家了。
早婚早育现象并非特例,身居偏远闭塞的贫困乡野,父母早早开始为孩子张罗定亲,女孩子未成年就嫁人生子,特别是那些贫困家庭,提早把姑娘嫁出去,既能减少生活支出,还能获得一份不菲的彩礼。生活在那里的人们,老一辈就是这么过来的,下一代耳濡目染,大家见怪不怪,久而久之,变为一种不成文的风俗。从未走出过深山大沟的人们,目力所及看不到读书带来的好处,“全村人都不支持女孩读书”的观念根深蒂固,令人无奈又惋惜。
少男少女正是身体生长的重要时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就结婚,对健康不利,尤其是少女怀孕,对母子的身体都有影响,胎儿患病和死亡率高,早孕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增大。早恋早婚缔结的婚姻关系,往往由于性格上、心理上的不稳定,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而产生矛盾纠葛,难以妥善处理家庭生活,无法很好地哺育孩子,妇女儿童权益得不到保障,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不确定性。戏劳村16岁的侗族女孩王燕告诉记者,她身边有些20岁出头的女孩已经离婚,还带着孩子,有的甚至又开始了第二段婚姻。此外,过早生育会加重家庭负担,导致贫困家庭更加贫困,甚至造成一些已经脱贫的农村家庭因此返贫,早婚早育百害而无一利。
青少年时期同时也是长知识、学技术的黄金时光。辍学结婚生育的女孩子,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提前固定了人生的走向,因此失去生命中本应拥有的更多种可能。其实,很多女孩子并非不想读书,只是当地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孩们的婚姻大多仍然被父母包办。一些女孩小学才毕业,家里就已开始考虑给她找婆家了。尽管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却无法阻止父母的一意孤行,由此阻挡了小姐姐们乘风破浪追逐梦想的脚步。
遏制早婚早育现象的发生乃至蔓延,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清除婚姻家庭领域中的旧传统、旧思想、旧习俗,让大家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遵纪守法,认清早婚早育带来的危害,维护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步保障公民的婚姻自主权和性别平等,同步维护道德新风尚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步推进脱贫攻坚和地区经济发展。
为帮助那些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女孩子,杭州市下城区在黎平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时,启动实施“山凤凰”关爱女孩公益项目,对初中应届毕业、考入高中、高中毕业、考入大学的女生,在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5000元、8000元的一次性奖励,中、高考结束一开榜,县、乡、村帮扶干部敲锣打鼓吹笙,把奖金送至受助女生家里,让家长共享女儿读书上学带给家庭、家族的荣誉感,让村里人知道,女孩读书好,比出嫁更风光更有用,让“读书很重要”唤醒每一对父母,让男女平等观念植根每一个家庭。
从源头杜绝早婚早育现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系统性工作,各职能部门联合行动。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 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强调,对早婚早育辍学学生,要在严格禁止、依法依规处罚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这类适龄儿童少年的劝返复学工作,给予特殊关怀。如何将这一务实举措落到实处,考验着各职能部门的智慧、魄力和耐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飞升,山沟里的日常正逐步与文明接轨。当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女孩读书有用”,就会有更多的花季少女通过接受教育,明白感情的真谛,正视自己的价值,珍惜婚姻自主权,拥有丰富的选择,开启“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关键词: 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