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嘉实的实践与创新遵循这样一个逻辑:基于对社会与行业结构性变化的深刻认知,确立资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设计独特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并与前沿科技紧密衔接,实现"助力产业腾飞,服务财富增长"的企业使命。” 日前,2017金融改革与创新高级论坛暨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第六届颁奖仪式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隆重举行。嘉实基金总裁赵学军博士荣获“金融实践创新奖”并发表了获奖感言。从在北大求学期间对五万多账户的散户交易行为研究,到目前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投资领域,赵学军博士回顾了他二十多年从理论走向实践,再由实践归回理论的过程。
以下为嘉实基金总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997级博士校友赵学军博士获奖致辞原文:
尊敬的曹老师、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给我颁发这个意义重大的奖项。北大是我的母校,今天回到母校领奖是母校对我的首肯,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回归,让我深感荣幸、也倍受鼓舞。
1997年,我做出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辞去了耕耘五年的期货工作,脱产重回校园,攻读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高尚全教授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性地学习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修完了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后,我进入当时方兴未艾的基金行业,一边工作一边着手论文。我当时产生了一个直观感受—教科书上的理论错了,资本市场并非是有效的。这个猜想成为了我博士毕业论文的课题,使我阴差阳错地进入了行为金融学领域。利用证券公司工作的机会,我找了五万多账户的交易记录,对散户的交易行为跟踪分析。在2001年博士毕业的时候,我有幸发表了中国行为金融学领域最早的两篇论文,而当年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就是曹凤岐老师。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学术是我的信仰也是我的根基,它塑造了我的人生选择与思维方式,也为我日后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比如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刻画了市场的非有效性,证实了证券价格偏离其基本面的现象长期存在,这挑战了西方经典理论的基础,同时也在应用层面对投资组合理论产生了冲击。02年,我尝试在公司内部推行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的核心是组合优化、试图构造有效前沿,在有效前沿上的每个收益都对应着相应的风险。根据投资组合理论,我们算出每只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与波动性,优化出最佳组合,分散投资了一堆股票,花了很多精力,但结果却并不理想。后来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投资组合理论在中国失灵了。行为金融学给予我启示—中国资本市场和西方资本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非有效性。而投资组合理论的假设前提是有效市场,所以并不适用于中国。这次尝试印证了这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想谈的第二个实践是如何领导研究型企业。嘉实是一个研究型企业,研究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在嘉实,我们不拥有土地,不拥有资源,不拥有生产线,也不拥有技术。但我们拥有人才。我们努力所做的是汇聚思想以及创造思想的人,并用最好的机制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我们关注的人才不仅仅在国内,更希望能汇聚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以前我们研究机器人企业只是带着国内的分析师去考察。今后,如果我们有日本分析师对服务型机器人的认知、欧洲分析师对德国工业4.0机器人的认知、美国分析师对硅谷机器人产业的认知,同时带着四组人去看,那么我们对于这个产业的认知会更全面、更深刻。除了人才的国际化,我们还非常看重高学历的价值。嘉实目前有50名博士。去年,我们和北大一同成立了人工智能博士后工作站,共同培养投资领域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打好基础布好局。未来,嘉实作为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将沿着这样一个方向成为中国以汇聚人才为特征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