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承销保荐业务一直是券商投行业务的重要部分。年底降至,《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今年以来(截至2018年12月18日),92家拥有保荐资格“牌照”的券商中,仅40家券商有IPO承销收入“入袋”(承销收入以发行统计为主),承销保荐费共计51.3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47.1亿元骤降65.06%。另外52家券商的IPO承销仍“颗粒无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排名前十的券商共计揽入IPO承销收入35.14亿元,占上半年总承销收入的68.38%,而承销收入低于5000万元的券商数量则达18家。更有中小型券商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受投行盈利情况影响,公司投行业务部门确有裁员情况。不难看出,券商投行业务中IPO承揽业务“马太效应”十分明显。
不过,服务资本市场加大开放与扶优限劣的政策导向并未改变,在投行业务普遍承压、业务资源头部化倾向突出的背景下,投行业务业绩不佳的券商能否“逆风翻盘”,仍值得市场关注。
52家券商IPO承销仍“颗粒无收”
年底将至,券商IPO承销收入排行榜也即将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截至12月18日),仅40家券商有IPO承销收入“入袋”(承销收入以发行统计为主),承销保荐费共计51.3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47.1亿元骤降65.06%,未能助力券商投行业绩。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103单已上市的首发项目共计为40家券商贡献约51.39亿元的承销收入,其中15家券商的承销保荐收入超过1亿元。而去年同期,首发项目承销收入超过1亿元的券商达32家。
IPO承销数量(包括联席保荐家数)方面,中信证券以承揽11个IPO项目位列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华泰联合证券,承揽10个IPO项目;中信建投证券承揽9个IPO项目,位列第三;招商证券和中金公司分别承揽8个项目,并列第四位。此外,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的IPO承销家数也位居前列。
承销收入方面,今年以来,中金公司力压其他券商,以7.244亿元承销收入位居首位,其中约3.4亿元来自工业富联IPO项目。中金公司目前承销收入占市场份额14.48%,远远超过广发证券、国信证券等IPO保荐业务实力强劲的券商。而去年同期,中金公司的IPO承销收入仅为4.62亿元,市场份额仅为3.14%。不难看出,今年以来中金公司的投行业绩成绩可嘉,承揽工业富联IPO项目让中金公司投行收入骤增。
华泰联合证券的承销收入暂列第二,揽入6.42亿元,占市场份额712.51%;紧随其后的是中信证券,实现承销收入4.68亿元,占市场份额9.1%。此外,主承销收入超过2亿元的依次还有中信建投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实现承销收入3.39亿元、2.87亿元、2.83亿元、2.06亿元,位列第4名至第7名。
券商人士透露投行部门确有裁员情况
今年以来,首发上市保荐业务分化明显,龙头券商担任主承销商的比例增加,中小券商难分一杯羹。更有中小型券商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受投行盈利情况影响,公司投行业务部门确有裁员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排名前十的券商共计揽入IPO承销收入35.14亿元,占上半年总承销收入的68.38%,而承销收入低于5000万元的券商数量则达18家。不难看出,券商投行业务中IPO承揽业务“马太效应”十分明显。
此外,截至目前,我国拥有保荐资格“牌照”的券商已达92家。而将近年末,仅有40家券商有IPO承销收入“入袋”,52家券商的IPO承销收入“颗粒无收”,占比达近六成。其中更有7家券商连续三年未有IPO承销费“入袋”,包括大通证券、国开证券、财达证券、川财证券和东方财富证券(前身为西藏同信证券)等。
不过,目前这53家券商虽在今年还未实现IPO承销收入,但仍有IPO项目正在证监会审核程序当中,有望为53家券商IPO承销收入助力,争取在年底前打破“零承销”的状态。
总体来看,在从严监管和吸收优质企业上市的背景下,排队上市企业数量有所放缓,这无疑是对券商投行业务的一次考验,而有着天然竞争优势的大投行也将无法避免这场激烈的业务争夺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