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1600亿元,同时开展MLF操作2000亿元。当日,有3665亿元MLF到期,加上4月16日通过公开市场实现逆回购400亿,16-17日央行共为市场实现净投放335亿元。
“4月份半个月时间,一季度的涨幅全部吐回去了。”北京某保险资管人士表示,债市在接踵而至的利空消息中节节下跌,“意味着一季度的宽松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
4月18日,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分别报收3.36%和3.80%,都较3月末上行了大约30BP;其收益率水平已创2018年11月以来的新高。
随着“坏消息”不断释放,4月份是否已经利空出尽,成为市场关心的话题。
市场提前消化“三连空”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一季度GDP增长6.4%。这明显好于市场6.2%或6.3%的预期。
在市场人士看来,4月17日当天,债市遭遇了“三连空”,分别是降准预期落空、MLF未足额续作、GDP数据超预期。
不过,当日国债期货却逆转连日来跌势,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涨0.31%,报96.42;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亦稳定在3.39%的水平。
“之前市场对央行不降准已经有了一定心理预期,现在MLF+逆回购的方式证实了;GDP数据,有了之前PMI、社融数据等做铺垫,市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也逐步消化了。”前述北京券商资管人士对记者解释称。
此前,债市利空消息不断累积。
3月29日,市场传闻央行将于4月1日降准0.5个百分点。当天夜间,央行紧急通过官方渠道辟谣。
4月2日,央行又在此前辟谣的基础上,通过旗下媒体透露,央行已就“4月1日起降准”谣言正式致函公安机关。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经济回暖信号超出市场预期。
4月12日,央行发布数据: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8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万亿元。亦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主要是一季度的水放得太多了,回购利率经常都太低了。现在央行又重提货币总闸门;7天的回购利率,接下来很难看到1.5%或2%这样的水平,非银的利率基本上就是3%左右。”前述保险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债曲线已较为陡峭了,“长端可能调整得差不多了,短端会比较有压力;之后短端利率会上升,曲线变平。”
4月18日,1年期、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报收2.67%和3.36%,期限利差约为70bp。
“短期内可以喘息一下”
“新的利空消息暂时还看不到,接下来主要看这几个因素是否会持续。比如4月份经济数据是否继续比较好,央行不降准之后资金利率会不会持续走高等等。”中泰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齐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债市尚难言利空出尽。而债市利率是否已经走向顶部,亦需时间进一步验证,“以10年国开为例,到现在债市利率从低点也就调整了30bp左右,即使牛市回调这种幅度也是正常的。”
齐晟认为,从幅度来看,前期的确多重利空共振,收益率上行速度比较快,未来如果没有太多新利空因素出现,上行速度的确会放缓。未来是重新回落,还是围绕这个新平台震荡,还是要看央行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是不是个开端,3月经济企稳是昙花一现还是复苏周期的开端,还得再观察。
“我个人观点倾向于,短期债券市场可以喘息一下,至少从银行角度来看,本轮对于城投和地产的融资限制还是比较严的,导致银行风险偏好的恢复依然缓慢,无论央行收紧,还是经济进入复苏,条件似乎都不充分。”齐晟认为。
“应该是经济企稳这个冲击波下的最后一击,之后要到5月才能进一步验证。”前述券商资管人士亦认为,4月17日经济数据公布后,4月份剩余时间里将进入数据空窗期。“这段时间应该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回调,如果流动性改善,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期的交易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