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日午盘,54只ST类股票齐奔跌停。而今年A、B股ST阵营大军已经扩至144家(包括暂停上市股),创出近年来新高。从今年的一众ST大军构成来看,行业分布更为广泛、民营企业占据绝对主力、被出具拒绝(无法)表示意见的非标审计意见者众多,成为三大新特点,尤其是违规担保、大股东占资等成为今年不少公司遭遇ST的重要原因。
同时记者还梳理发现,有这样一家公司,虽然业绩遭遇两年亏损通常会触发交易所*ST处理规定,不过今年它并没有被交易所实施*ST处理,而且近期股价明显抗跌表现活跃,它就是正在推进"以钢铁换金融"的中原特钢。
超50只ST股跌停
ST板块今日开盘暴跌,个股掀起跌停潮,*ST莲花、*ST中捷、*ST华业、*ST利源、*ST雏鹰、*ST德豪、*ST康得等超50股跌停。
实际上,ST类个股的股价下探,早在3月下旬便已经引爆。当时,包括*ST集成、*ST津滨在内的多家公司,由于2018年业绩披露较早,早早戴上了*ST的帽子,即便在当时A股情绪整体偏暖的背景下,这些个股的股价也创出了3-5个跌停。
今年ST公司明显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行业分布相对更广。仅以4月30日为例,A股便新增18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的上市公司,该数字已刷新2018年以来的单日历史记录。当时新增被*ST的公司主要分部在建筑装饰、传媒、汽车、计算机、通信、交通运输和有色金属(申万行业一级),均各出现2家。而从ST股阵营的行业分布来看,遭遇调控的地产类、曾经被认为朝阳产业的互联网软件类、甚至被一贯认为能够穿越周期的生物医药等公司数量排名,都明显靠前。
民营经济占据绝对主力是今年ST阵营的又一大特点。这一方面与民企在A股公司中占比逐步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去年不少民营企业遭遇融资难题和债务危机有关系,体现出在通往高质量发展的途中,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战略没能及时调整而出现阵痛。
以*ST德豪为例,去年底,公司曾收到控股股东芜湖德豪投资有限公司发来的《关于海通证券通知进行违约处置信息披露的函》,称海通证券当时通知芜湖德豪投资进入违约处置流程,海通证券拟以集合竞价等方式处置芜湖德豪投资质押证券合计3534.9万股。因此,芜湖德豪投资所质押的上市公司股份存在被动减持的可能。
此外,今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ST公司家数出现增多。根据Wind统计数据,2018年年报中,有34家公司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有31家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有27家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在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中,国有企业占据绝大多数比例。
部分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ST公司名单
“完美审计意见”中,国资ST公司占绝对主力
三大原因
ST公司股价羸弱,至少与三大原因有关。
1、首当其冲的就是爆雷
业绩爆雷是一个重要方面。A股2018年年报披露季的结束,带来了绩差公司的彻底忧愁。对于不少前年已经亏损去年再度亏损的上市公司而言,被交易所“ST处理后,股价随之下挫已经成为市场惯例。
合规性爆雷则是今年出现的一大新现象。除了前述非标意见之外,包括*ST康得等公司在内的不少ST公司接连收到交易所关注函,也正是因为潜在的合规性风险,更有不少公司都正在或者已经遭遇监管立案调查。
实际上,前述两大爆雷点有时候相伴而生。这一逻辑在于,某些上市公司两年连续亏损被ST之后,可能会通过财务操作,在第三年略微实现盈利,从而避免被退市的命运,而事实上这类公司的基本面及经营情况并未发生改变,此前包括*ST昆机等在内的不少公司都因为涉财务造假等问题而遭遇调查且退市。
2、壳资源贬值
壳资源的贬值,一方面与A股退市制度趋向严格、科创板提速推进等有关,另一方面也来自于A股市场并购重组的难度得加大。无论从此前的监管政策层面,还是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层面来看,ST公司要想实现“乌鸡变凤凰”,较前些年需要缴纳10多亿元“壳费”相比,已经判若云泥。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ST公司推进重组的数量明显骤降。截至目前较为典型的案例只有ST慧球等屈指可数的公司。
目前,天下秀正筹划作价39.95亿元借壳被鲜言“玩坏”的壳股ST慧球。这导致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公司股票曾连续收出多个涨停,今年以来股价也持续活跃,倒逼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
实际上,即便对于ST慧球这般少见的被相对优质资产所相中的重组股,也面临合规性爆雷的风险伴生。ST慧球曾于2017年5月1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国证监会认定公司在顾国平、鲜言控制期间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实。数百名自然人请求判令ST慧球赔偿投资差额损失、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合计3711万元。
3、投资者结构生变:
根据交易所统计口径,一般法人为最大的市场参与主体,个人投资者及专业机构的持股市值占比相对被压缩,沪港通持股市值占比近年来快速增长。这从客观上也在淡化垃圾股的炒作。
一个例外
按照交易所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将面临“披星戴帽”的风险。不过今年有一家公司成为了例外。
中原特钢2017年和2018年净利润分别为-2.5亿元和-1.1亿元,按照常规,公司4月30日发布年报后,将被处理*ST处理,变更为*ST中特,公司股票交易由此出现流动性折损。不过,事情并没有这样发展。
原因在于公司因为重组而获得了“特免权”。2019年1月,中原特钢完成置入资产中粮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和置出资产的工商变更,并于2月完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新增股份上市工作。本次重大资产置换完成后,公司通过持有中粮资本100%股权,间接持有其下属相关金融企业股权,业务范围涵盖信托、期货、保险、银行等多项金融业务,成为以农业金融为特色的投资控股平台。根据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当期实现归母净利润3.17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扭亏。因此,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书面申请,公司股票交易免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实际上,以传统资产换金融的案例并非仅有中原特钢一家。早在2016年,舜天船舶破产重整、资产重组同步进行,成为首家利用资本市场同步实施重整重组的案例,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同时,公司筹划江苏信托股权置入上市公司,成为当时信托行业首个曲线上市成功过会的案例。不过,当时舜天船舶就没有逃过变更为*ST舜天的命运。可见,“重组要赶早”,国资批复和重组推进的效率,有时不仅能够体现在实体产业运营层面,在二级市场层面同样能能够发挥效用。
关键词: ST股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