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女皇”钱治亚,瑞幸咖啡CEO,17日成功在美国敲钟,瑞幸咖啡上市了!这一次,她又带来了豪言壮语......
瑞幸咖啡上市了。
终于,这一天来了,既超出了人们的期待,又让人觉得有点匆忙。
早在半年多前,市场上就有瑞幸咖啡要上市的传言。
当时,到底是赴港,还是赴美,众说纷纭。最终花落纳斯达克。
2017年10月成立,2018年元旦试营业,至今运营不到1年半的瑞幸咖啡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刷新了公司成立时间最短的IPO成功记录,更是成为今年在纳斯达克募资规模最大的亚洲公司。
瑞幸咖啡上市发行3300万份ADS,每份定价17美元,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后,加上同步私募配售5000万美元,共在纳斯达克市场募集资金6.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8亿元。
上市第一天,瑞幸的表现在意料之中:
发行价17美元,一开始大涨50%,随后涨幅回落,收盘价格20.38美元,日内涨幅19.88%,截至今日,瑞幸咖啡市值约为47亿美元(约328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说在意料之中?
因为这是中国新零售咖啡第一股,目前市场上没有其他有力竞争者,因此上涨是肯定的;而瑞幸咖啡至今从未盈利,而且亏损额度巨大,竞争压力也非常大,因此上涨幅度不会太高。
这个表现,说明市场还比较理性。
钱治亚“背后的男人”
瑞幸咖啡的CEO,也是媒体竞相追逐采访的对象,是钱治亚。作为前神州优车的COO,钱治亚创业初期就获得了许多便利。
除开神州优车创始人、CEO陆正耀的天使投资,钱治亚曾经表示自己和创业团队拥有10亿人民币的创业资金,可谓财大气粗。
普通创业者都挣扎着要天使轮,瑞幸咖啡是天使的亲儿子。
其后经历数轮融资,其中包括BlackRock、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君联资本等大牌投资机构的投资,瑞幸咖啡攻城略地,开店无数,扩张速度堪称坐上火箭。
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全国门店数已经有2300多家。
谈到瑞幸咖啡,人们首先想到钱治亚。然而瑞幸咖啡上市披露的招股书却说明,瑞幸咖啡其实不姓“钱”,而是姓“陆”--大股东不是钱治亚。
IPO前陆正耀和钱治亚分别持有瑞幸咖啡30.53%和19.68%的股份,黎辉代表大钲资本、刘二海代表愉悦资本分别持有11.90%和6.75%的股份。
IPO后,陆正耀持股为26.06%,投票权为30.02%;钱治亚持股为16.80%,投票权为19.35%。
中国的咖啡女皇其实股权和投票权都比不上“背后的男人”陆正耀。
继续补贴三五年
“补贴”是瑞幸咖啡绕不过去的模式。
“烧钱取暖”是互联网企业的常见打法:先把摊子铺开,规模做上去,赚不赚钱无所谓。
这一套前有滴滴,打出一片天,后有ofo、摩拜,亏到六亲不认。
有人说,瑞幸咖啡会是下一个ofo,这一点,瑞幸咖啡多次否认,表示,绝无可能。
瑞幸咖啡似乎很有信心。
但是数据确实不那么好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瑞幸开盘第一天股价没有涨破天。
瑞幸咖啡招股书显示:
2018年公司净收入8.4亿元,净亏损16.2亿元;2019年截止3月31日,一季度净收入为4.8亿元,净亏损5.5亿元。
也就是说,去年一年亏了16亿,今年一季度就亏了5.5亿,那么大家猜猜,今年内要亏损多少亿?
面对这样的亏损,瑞幸咖啡表示:
亏损符合我们的预期,通过补贴快速获取客户是我们的既定战略。我们会持续补贴,坚持三年到五年!用户选择我们是从品质、价格到便利性综合考虑的结果。可以明确的说,我们会坚持快速的扩张,目前不考虑盈利。
翻译一下:继续亏,没关系,继续补贴三五年,继续开店,继续做大!
面对这样的战略,市场人士有的拍手叫好,有的摇头叹气。瑞幸咖啡的“老对头”,中国咖啡市场的NO.1 星巴克就表示这种战略没有持续性。
在4月底,星巴克的CEO,Kevin Johnson在财报发布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依赖大幅、深度折扣这种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他还认为瑞幸等中国区的对手方只是聚焦于短期快速扩张,但星巴克追求的是更可持续的增长。
换句话说,星巴克也有自信。
其实瑞幸一开始总宣传对标星巴克,其实和星巴克有着本质不同。本来布店模式就和星巴克不一样,定位也不一样。
说实话,瑞幸咖啡目前来说卖的就是性价比。其实不打折,瑞幸咖啡24元左右的单杯定价和星巴克31元左右的单杯定价,差距也就在29%左右。(以同杯型拿铁为例)而瑞幸咖啡大多数店面面积小于星巴克、环境也不如星巴克,堂食不占优势。
瑞幸要考虑的是,随着原材料、人工、租金成本的快速攀升,叠加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补贴三到五年,投资人会怎么想?会不会撑不到盈利那一天?
中国咖啡市场也不是只有瑞幸和星巴克,以上海为例,新式精品咖啡店遍地开花,定价普遍在20元左右,价格也很有优势,更有不少品牌已经开出数十家分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