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金融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战略地位也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券商行业也将在深刻变革中重建新的生态模式。从科创板正式开板运作到新三板深改路线图出炉,从股票期权试点扩大到科创板转融通细则出台,一系列政策红利带给券商更多业务机会,同时倒逼行业向财富管理、专业级投行等方向转型。本期“回顾2019”系列,就券商行业十大事件进行盘点。
科创板开板运作券商创收模式多元化
2019年资本市场最大改革动作当属科创板正式落地。由于科创板在企业上市、发行、交易等多项制度上有所突破,其新业务规则无疑也对券商传统业务模式进行了重构。
根据科创板跟投制度要求,券商不仅为科创板上市企业提供传统投行服务,还要通过另类子公司进行一定比例跟投。业内人士认为,跟投制度实际上倒逼着券商投行在筛选科创板项目时更加谨慎,同时对企业发行定价和估值也更加合理,引导券商长期价值投资。
科创板的开板运作,不仅明显增厚了券商传统投行业务收入,也为经纪业务、直投业务带来新的机会,券商创收模式逐步多元化。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共实现237亿的承销业务收入,同比增幅23.24%,其中有59.38亿元收入来自科创板投行业务。据统计,目前具有保荐资格的券商共93家,已有47家券商参与科创板IPO项目并获得相应收入。
在科创板企业跟投业务方面,开板首周,25家科创板公司平均涨幅高达140%以上,为券商跟投带来18亿元账面浮盈。目前,科创板跟投浮盈开始随着上市企业价格逐步下调,以12月19日收盘价计算,参与跟投的27家券商另类子公司跟投浮盈仍超过20亿元。
一位曾参与科创板制度设计的监管人士表示,市场化机制引入后,对券商的研究、销售、定价能力包括资本实力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科创板对行业的转型和分化也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其中资本实力较强的券商将转型成全方位的经营服务商,中小机构可以专注特定行业或业务做精品特色券商。
外资控股券商获批开业金融对外开放提速
2019年,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提速。10月11日,证监会决定自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也指出,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丰富市场供给,增强市场活力。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1%的限制。
随后,外资独资券商、合资券商进军中国市场的消息越来越多。11月22日、12月18日,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先后宣布已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可开展的经营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及证券资产管理。
除上述两家券商之外,今年外资机构布局证券行业动作频频。6月,华鑫证券公开转让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2%股权,若摩根士丹利成股权受让方,摩根华鑫将成为另一家外资控股券商。9月,广隆证券联合高盛证券、日本大和证券、台湾元富证券先后表示已经申请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其中广隆证券申请已被获批,而后两家机构的材料则正式被证监会接收。
股票期权试点扩大衍生品业务进入快车道
今年开始,券商行业进入新一轮创新发展周期,衍生品扩容、股票期权试点扩大等政策红利频频发布,为券商衍生品业务发展提供明确机会。
11月8日,证监会宣布正式启动扩大股票股指期权试点工作,批准上交所和深交所沪深300ETF期权合约、中金所上市沪深 300 股指期权。随后,沪深交易所、中金所先后发布了股票期权组合策略业务指引、风险管理办法及交易规则。
12月13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三大交易所均发布公告,宣布沪深300ETF期权和股指期权都将在12月23日上市。
目前,招商证券、中信证券等16家公司拿到了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权做市商资格,同时广发证券等12家公司拿到了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权预备做市商资格。
股指期权扩容无疑将给券商带来期权经纪、做市价差、自营投资等多项增量收入。据光大证券分析,根据交易所统计,2019年前8月,50ETF期权成交量约为4亿张,若以每张期权合约手续费3元计,50ETF期权手续费一项,就为券商贡献经纪业务收入约5亿元。据瑞银测算,衍生品业务发展到成熟阶段,总体将厚增行业利润的10%至35%。
牵手互联网巨头券商转型抓Fintech风口
伴随金融科技变革深入,券商牵手互联网巨头的消息陆续传出。9月。中金公司披露公告称,将与腾讯控股间接持股公司腾讯数码订立股东协议,拟成立一家合资技术公司。同月,财通证券宣布联合蚂蚁金服、阿里云正式建立金融科技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金融科技在证券行业的应用能力。
同时,今年多家券商先后在金融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并希望借助智能科技搭建新型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以平安证券为例,其金融科技战略触角已经伸向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并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预测AI、决策AI、区块链等五大技术实现突破。招商证券将每年营业收入的1%用于成立科技创新基金,孵化内外部科技创新项目。东方证券则与华为在云计算领域、与阿里云在场景应用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此外,当下智能投顾、智能交易正在成为多家券商落地金融科技战略的主要战场,券商交易和服务终端的技术产品则是机构竞争的重点。在金融科技的帮助下,机构、投行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也能被改造成智能化一体解决方案。
新三板深改路线图出炉券商场外业务再迎新变革
2019年,沉寂许久的新三板市场终于迎来重磅政策。10月底,证监会宣布启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其中明确转板上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精细化分层等配套措施。
11月1日,全国股转公司明确已召开动员大会,将加快落实改革部署,全面启动规则、技术、人员、市场等多方面准备。近期股转调研小组累计走访调研了8家政府单位、9家证监局和20家主办券商,就新三板改革方案和有关制度规则进行深入沟通。
12月15日,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隋强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新三板全面深改已正式启动,主办券商制度作为支撑各项改革制度平稳落地实施的保障,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改革中持续深化主办券商制度,促进主办券商业务整合,激发主办券商构建差异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压实主办券商规范企业发展的职责,是本次深改的重要目标之一。
12月20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和新起草的《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也是此前新三板深改政策公布后的首轮政策落地。
作为新三板市场重要参与主体,券商的场外业务和内部业务模式将迎来重构。多位券商人士指出,未来新三板市场业务将有望重新得到提升,预期回归新三板的券商有所增加,不排除新三板部门会重新加码业务投入的可能。
国泰君安、安信证券、第一创业、天风证券等券商始终在做市服务方面加紧布局。其中,第一创业证券已将新三板部门升级为一级部门,采取“做精品项目”的策略,稳健推进新三板业务。
除了业务战线重新获得重视,券商内部的业务联动机制也在迅速搭建,投行业务也将迎来新的增量布局机会。
科创板转融通细则出台融券业务发展提速
4月30日,上交所、证金公司和中国结算联合发布了《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实施细则》,对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科创板转融券业务出借环节的差异化安排作出规定,主要包括明确标的证券范围、扩大券源、提高业务效率、提高市场化水平、降低业务成本,以及明确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证金融可将自有或依法筹集的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供其用于做市与风险对冲。
具体来看,《实施细则》一方面扩大了券源头,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参与科创板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的战略投资者,都可以作为出借人,通过约定申报和非约定申报方式参与科创板证券出借。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成本,引入市场化的费率、期限确定机制,并降低保证金比例及科创板转融券约定申报的费率差。据了解,目前实行转融通市场化费率、市场化期限的券商一共有9家,包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和招商证券,其余券商暂未获得相关权限。
华泰证券指出,科创板制度设计完善多空平衡机制,将驱动市场定价合理均衡,提升资本市场运行韧性。同时放大证券需求,活跃交易、增强市场流动性。投行作为融资融券和转融通业务重要参与者和中介机构,将在平衡多空双方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有望通过借入证券开展做市与风险对冲。
监管推动打造航母级券商头部效应显著
11月29日,证监会在答复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353号提案时称,积极推动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并提出了六项举措和工作重点。这也是监管层首次明确提出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证券业对外开放提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型券商竞争优势突出,头部效应显著,行业整合需求持续攀升,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也是顺势而为。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前十大券商利润占行业总利润的比重从2016年的52%大幅上升至2018年的87%;在净利润集中度方面,2018年行业前5家和前10家证券公司的占比分别达到46.2%和69%,分别比2017年高出13.34%和19.47%。
华安证券指出,头部券商优势凸显,具有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并展开国际竞争的实力。不过,在打造航母级券商的同时,鼓励中小券商向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是做强券商的另一面。中小券商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差异化路径,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在细分行业形成自身特色,错开与大型券商的竞争,形成自己的特色。
券商指数大涨板块估值上升空间大
被称为“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块今年表现亮眼,截至12月20日,今年券商指数涨幅达到40%,远超上证综指。
连续大涨的券商板块,更是让市场闻出了A股牛市的味道。分析人士认为,从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到扩大股票股指期权试点等等,近期证券行业频频传来利好消息,北上资金等外资也开始出现买入券商股信号,券商股有望迎来一波布局机会。
券商分类评价指标酝酿加码声誉、风险、科创板定价均在列
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和科创板发行定价配售能力,这两大专项指标大概率会被纳入明年券商分类评价中。今年8月1日,记者从券商处拿到一份由协会下发的《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能力专项评价实施方案》。方案显示,未来声誉风险管理能力指标将进入证券公司的分类评价之中。目前,该方案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据悉,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根据证券公司专业评价及专项评价结果,对证券公司评价计分进行调整,每项评价最高可加3分,对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存在缺陷的证券公司,对应具体评价标准予以扣分处理。具体来看,证券公司资本充足、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客户权益保护和信息披露等6类评价指标存在一定问题,按具体评价标准每项扣0.5分;“实发舆情和处置效果”和“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为两大评价指标。在传播影响力方面,以负面报道的数量、传播媒体的级别以及传播形式(原发或转载)为评价依据,每发生1篇负面报道,根据媒体级别和传播形式,扣除相应分数。
对于为何将“声誉风险管理能力”指标加入券商分类评价之中,上述方案明确表示,证券公司面对负面舆情处置不当导致的声誉风险事件频发,反映出行业在声誉风险管理和应急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因此,有必要对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并纳入分类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分类评价的引导作用,督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加强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下发的还有《证券公司科创板发行定价配售能力专项评价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该方案,发行失败、股价异常都会成为证券公司发行配售能力的“扣分项”。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无论是声誉风险管理,还是科创板发行定价配售能力,未来这两个专项指标如果加入分类评级的话,券商合规管理和跟投承销管理的压力都会大大增加,未来考核券商业务能力的评价标准将越来越严格。
债券股权融资规模大增
重资产业务已经成证券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以来,券商向重资产化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证券公司发债规模(普通公司债、金融债和短期融资券)超8000亿,处于历史同期高位。其中,前8个月,十余家大型券商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达2196亿元,占券商同期发债总规模的38.06%,占比创2015年以来新高。
从券商半年报来看,以中金为例,上半年其重资产业务表现相对较好,自营和信用业务收入增幅超过45%,轻资产业务则相对低迷,只有投行业务取得3%的正增长,资管和经纪业务收入均小幅下跌。
除债券类再融资外,股权类再融资也是上市券商不可忽视的利器。今年以来,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原证券、第一创业、南京证券和西南证券先后抛出了定增预案,合计募集金额达509.6亿元。资金用途方面,除中信证券的定增主要用于收购广州证券股权外,其余均主要用于自营和资本中介业务。12月13日,山西证券60亿配股事项发布了修改版的发行预案,近期也将回复证监会反馈意见;东吴证券的65亿配股获得了证监会审核通过。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大型证券公司未来行业占比或将继续扩大,预计券商轻资产业务呈逐步下降趋势,而重资产业务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目前占比已达51.96%,但重资产业务对资金、风控的要求也更高,未来证券公司内部的竞争将加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