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河南郏县安良镇任庄村的杨彩琴没有想到,最近因身体不适在村卫生室做了心电图后,只用3分钟便收到了来自郏县中医院远程心电中心的诊断报告。
一看到诊断报告上的“新情况”,村医张巧芬立即远程连线镇卫生院、县中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专家,三位专家在线沟通后微调了用药方案,建议杨彩琴转到市级医院面诊,进一步检查。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确定了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方针,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缓解百姓看病就医难题。
其实,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道路上,河南省早已先行一步:建设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健全基于互联网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推动各级各类医疗信息和资源共享……
分级诊疗家门口看病少犯难
患者足不出村,就挂上了“专家号”。这在平顶山郏县早已不是新鲜事。
作为全国首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省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2017年,郏县率先建立了智能分级诊疗平台,涵盖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等服务,力图打通基层村镇与省市之间医疗资源相互连通的“健康枢纽”。
“以前看个病光路费就得花‘一筐子’钱,做检查、拿药、复查,来回折腾。”高楼村村民李曼莲说,农村人最怕就是去医院,一场病下来,花钱多不说,关键是折腾一圈人忙活。
不仅路途远、花费多、看病难,对于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最害怕的还是一旦急性病发作,往往远水救不了近火,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
“5月31日,就是这一天。”郏县卫计委基层指导股股长魏晓珂说,自己牢牢地记着这个日子。“从这天起,从郏县下属的村卫生室到河南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数据全部打通,整个体系开始顺畅运转起来。”目前全县已完成建档58.73万人,建档率95%。
如今,郏县与乡镇卫生院协作、对村级基层接诊点帮扶三种形式,向上连接全国2700多家医院、22万多医生,向下与14所乡镇卫生院、377个村卫生室贯通,成功走出了一条“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具有当地特色的诊疗模式。
“云端”医院足不出户访名医
6月26日,一次不同以往的诊疗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郑州患者王先生坐在家里的电脑前,通过互联网网上视频连线,接受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顾建钦问诊。
问诊过后不到2小时,医务人员就按照电子处方把药物送到了王先生的家里。
也就在这一天,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智慧健康服务院正式上线,王先生成了首位“尝鲜”智慧诊疗服务的患者。
此前,虽然各界卫生部门花了很多精力和资源去谋划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但由于受到服务效率和水平的限制,“签而不约”、“签而无用”都是一直需要面对的难题。
然而,受益于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效应,传统医疗壁垒正逐渐在被打破,特别是云门诊的出现,让患者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预约挂号,接受医疗专家提供的优质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自洛阳市汝阳县加入该平台以来,已通过该平台累计接转诊7300多人次,直接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100余万元,因病致贫返贫率下降了5.08个百分点,群众患病县外就诊率由16.3%下降到11.3%。
家庭医生扶贫扶到病榻前
“以前是病人找医生,现在医生直接服务到了俺家门口。”李玉凤是驻马店平舆县庙湾镇李寨村委一名长期生病的贫困户。谈到每次去大医院的复诊经历,李玉凤说,排队等候是常事,还得有个亲人陪着,多花钱不说,关键是弄得心情不好。
自从平舆县实行“互联网+健康扶贫分级诊疗”新机制后,医务人员不仅为她定期上门检查,还直接把药送到了她家里。此举不仅打通了乡村医疗和互联网的信息“围墙”,还为医疗扶贫打开了另一扇“窗口”。
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互联网+健康扶贫分级诊疗”新机制,驻马店平舆县除了在线上打通三级医疗资源、建立“智能化药柜”之外,还为贫困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巡诊制度,将医疗服务做优做简,直接送到贫困患者的病榻前。
在河南,作为百姓健康“守门人”,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务。而其工作新理念就是首先做好居民和村民的病情普查,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平台,把每一位群众的身体情况都掌握在手中。
河南省卫计委疾控处处长张伟平说,智能诊疗平台可以为实现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好底层框架,而以家庭医生为主的上门签约服务,对于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特殊人群来说,是健全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及慈善救助的一大推手,可以切实减轻特殊群体的就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