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冰
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具的代表性的细分赛道之一,第三方支付在过去几年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之下,俨然已成为最主流支付方式之一。
根据易观数据,从2013年到2017年,第三方支付移动端交易规模保持着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高达202.6%。
一个更加直观的数据是,第三方支付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渗透率均超70%,在东北、西南、华中地区渗透率达60%左右。
不过,进入2018年之后,第三方支付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跑马圈地,而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合规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频接罚单。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央行就第三方支付行业开出的罚单已逾80张,处罚金额也在不断刷新纪录,处罚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罚单就已达到6张。
同时,断直连、备付金全面交存的监管措施也在逐步落地。从今年年初央行公布的一系列规范措施中可以看出,监管未有“松动”迹象。而在下一步监管中,违规入网的商户、商户真实性的管理和审查非持牌机构或为无证机构提供支付服务也已经被列为重点。
随着客户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的日子越来越近,原来主要依靠备付金利息收入的支付机构,其生存或将难以为继。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从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缴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缴存。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支付行业整合节奏也在不断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被注销的支付牌照已超过30张。
强监管背景下,外资支付机构有望入局成为了今年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热门话题。7月份,央行上海总部公示了越蕃公司支付业务许可申请,而越蕃公司主要出资人为World?First?Asia?Limited,出资人民币1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其可能成为第三方支付牌照重启后,首家获得通过的外资支付机构。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C端市场格局基本已定,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B端和跨境业务将成为很多企业的着重发力点,而这两类市场规模巨大、商户分散且存在大量个性化需求,给众多支付机构带来了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他同时认为,明年有些机构的日子可能会更加难过。当前,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未来比拼的是生态效应,也就是支付带来的叠加价值,包括理财等一系列服务将成为各方发力的重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