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黑天鹅”和“灰犀牛”频发的过去三年中,对于需要稳健增长的年金基金来说无疑充满了挑战。尤其是2022年的资本市场动荡,让所有年金管理人都如履薄冰。
【资料图】
近日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企业年金基金数据就显示出了年金管理人的艰难。不过,在全行业平均收益均遭遇较大回撤的情况下,22家投资管理人中也不乏对波动控制较为出色的机构,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养老险”)就是其中之一。
数据显示,平安养老险2022年企业年金投资单一含权类组合业绩位列所有管理人中的第二名,绝对收益超越市场平均近200个基点;累计三年业绩位列所有管理人中的第三名,绝对收益超越市场平均近500个基点。
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如何能取得超越市场的投资业绩?在4月15日的“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新精神,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养老金投资管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下称“研讨会”)上,平安养老险管理层详细分享了其如何当好年金基金稳定增长“守门人”的全方位投资方法论。
而在做好年金基金管理人、全面助力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同时,平安养老险近几年更是借助中国平安的集团优势,通过“年金+保险+健康管理”的多元化平台,构建一体化的养老生态圈,构筑起平安健康险在养老金融市场的“护城河”。
“我们力争为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做出平安贡献。”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在研讨会上表示。
完善投研体系,当年金稳健增长的“守门人”
人社部近日披露的2022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共积累基金2.87万亿元,投资资产净值达到2.83万亿元。其中,平安养老险以2372.34亿元的组合资产金额规模在22家投资管理人中排名第三。
资金体量与投资管理难度成正比,尤其是在“资产荒”叠加资本市场动荡的极端市场下,更考验投资管理人的能力和定力。
“2022年,宏观经济错综复杂,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在研讨会上,甘为民感叹道。不过,从2022年最终的结果来看,在艰难环境下,平安养老险仍然取得了超越市场的业绩,尤其在含权类组合业绩中超越了众多年金投资管理人,体现了专业养老险公司的长期稳健增长能力。
根据人社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平安养老险2022年企业年金投资单一含权类组合业绩在22个投管人中名列第二,绝对收益超越市场平均200多个基点。如果时间拉长至近三年,尽管面临疫情等各种因素影响,平安养老险累计业绩在22个投管人中同样位列前三,绝对收益超越市场平均500多个基点。
在上述研讨会上,平安养老险分享了长期取得行业领先投资业绩的支撑点,那就是全面的投研体系。
“为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应当构建一套完善的投研体系。”平安养老险首席投资官周传根在研讨会上表示。事实上,平安养老险近年来着力不断完善年金投研体系,全方位构建投资方法论,具体包括:资产配置研究体系、资产配置决策体系、行业比较研究体系、股票研究与估值体系、固收研究体系、非标投研体系。
投研底层能力支撑下的资产配置战略能帮助养老金投资取得“绝对收益下的相对收益”,而完善的风控制度则可以帮助养老金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守住风险底线,不被各种“黑天鹅”事件拖累。
据周传根介绍,风险控制在平安养老险内部已经形成一种文化,通过强意识、定制度、建机制三个层面,平安养老险正在不断加强风险管控的机制和效用。
具体来说,在强意识方面,平安养老险强调投资经理责任制,主动控制风险;反复强调信用风险意识,控制新增投资的信用风险,梳理存量持仓的信用风险,及时处置潜在风险;在定制度方面,平安养老险制定了非标、存款等集中度管控制度,及关联交易、账户间交易等管理制度;而在建机制方面,平安养老险建立了双月投管与风控交流会议机制。投管中心与风控中心召开双月例会,重点追踪投资风控的重要事项,及时发现风险线索,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其建立了每日信评与固收晨会机制,每日通过信评团队与固收投资团队的晨会机制,加强信息和观点沟通,做到尽早发现风险,及时预警。
“平安养老险将继续以成为中国领先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为目标,持续强化自身投资和风控能力体系建设,竭力为所有委托人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甘为民表示。
“四把尺子”选投管,做让委托人安心的受托人
企业年金的四类管理人角色中,直接受托管理年金基金并负责挑选投管人等角色的受托人是核心所在。目前,仅有13家金融机构持有企业年金受托人资格,这一数字多年来未有太大扩张。在这13家受托人中,平安养老险截至2022年末的受托管理资产金额为4314.52亿元,排名第二。
在平安养老险年金管理部受托资管团队负责人罗庆忠看来,选择优秀的投管人是年金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年金受托资管工作的难点与痛点。
这其中一大难点就是十年来年金投资环境已较之前发生了重大变化。罗庆忠列举了三大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是固收静态收益率显著下行,年金组合的到期收益率(YTM)也从10年前的4.5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3.50%以下。二是业绩中枢下移,中长期收益率水平从十年前的“保五争六”迈向“保三争五”。三是年金战略资产配置面对许多新的挑战,多层目标规划需要实现投资年金业绩稳定增长,确保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利益;资产配置有效边界往右下侧回移,无法突破2015年的边界;业绩波动加大,受托人的投资监督和投管人都需要采用有效的回撤管控机制。
“在这样的变化下,依靠高利率非标和存款积攒安全垫的策略难以再现,对企业年金受托管理当中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品种投资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受托资管也面临更高的挑战,既要搭建合适的战略资产配置框架和流程,又要选择合适的投资管理人去落实配置方案,达成业绩目标。”罗庆忠表示。
而在现实情况中,罗庆忠表示,年金受托资管工作在选怎样的投管人、怎样选择投管人、选投管人的标准、平时的管理方法四方面,分别存在不清楚、不规范、不统一、不匹配的难点。
平安养老险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年金受托人在选择投资管理人时,先从多维度对投管人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评估,然后从风险偏好和风格匹配的角度出发,构建合适的投管人组合并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
具体来说,罗庆忠表示,平安养老险在投管人的动态管理方面秉持“四把尺子”:业绩评估、资产配置、权益投资和固收投资。通过专业对标、对话各投资经理,全视角地衡量年金计划下投管人的投资能力输出,周期管理投管人的投资业绩。
同时,平安养老险亦应用投管人评估体系对投管人的风格特征进行了分组,实现了特定风格下的投管人优劣评估,将投管人的评估由“定性定量的优劣”评价进一步拓展至“风格优劣”的评价体系中,更加全面立体且易于应用至计划管理中。
多角度发力,成国民“养老梦”的助力者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老龄化加速的汹涌浪潮,提升我国养老“三支柱”的覆盖面刻不容缓。
“十四五”规划就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2004年,作为原保监会批准设立的首家带有“养老”字样的专业金融机构,平安养老险因养老而生,始终围绕“养老”进行布局和经营:在第一支柱方面,积极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上全面参与受托管理、投资管理、账户管理,属于行业的头部企业,受托资产超万亿;第三支柱上,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税延养老保险等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上共同发力,满足民众多样化的需求。
事实上,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在我国国民收入及健康养老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国民的养老需求也和过去有了质的不同,正从“生存型养老”开始向“生活型养老”转变。
甘为民表示,面对复合健养需求,背靠平安集团的健康医疗资源,平安养老险通过“年金+保险+健康管理”的多元化平台,构建一体化的养老生态圈,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养老健康服务,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集保险、年金、健康服务、财富管理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据平安养老险介绍,这一解决方案包括三个支柱:一是养老金融产品,根据客户不同生命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产品灵活配置,策略覆盖整个生命周期;二是养老金融服务,为老百姓打造一站式的养老解决方案,满足老年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需求;三是养老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养老专区”线上平台,提供养老账本、养老缺口计算器、养老产品智能投顾、养老服务匹配等功能,为客户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
同时,在企业端,平安养老险依托平安集团“大金融资产+大医疗健康”战略资源整合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企业员工“保险+健康”一体式服务方案,在原有保险基础上扩展健康体检、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开创性地提出为每一位员工配备专属保健医生,并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按需为员工匹配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等多场景的资源。截至去年11月,企业员工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已落地实施4900家企业,业务规模近3亿元,服务企业员工人数超467万。
甘为民表示,未来平安养老险将坚持以“专业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和“专业的民生福利保障供应商”为目标,助力国家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倾力推动实现国人的“养老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