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28个世界读书日当天,著名作家梁晓声到南京财经大学,参加其新作《父父子子》读书分享会。上午9点多,活动还没正式开场,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们已经聚集到学校图书馆,排队等占位了……
(资料图)
本次活动由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中信出版集团和大众书局共同举办。围绕《父父子子》所写的“四代人的家国情怀”,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温潘亚与梁晓声展开对话。
《父父子子》是梁晓声继《人世间》之后又一部代表性的作品,着重讲述了纽约唐人街华人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家国故事、四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故事。从共产党战士、红色资本家,到海外华人、二战英烈……书中所描绘的不仅是个人与国家共同体一起成长的故事,也是一部20世纪30至80年代的“五十年中华民族奋争史”。
谈及创作初心,梁晓声表示,之所以写纽约唐人街,是想为当下的文学画廊增加一种新形象,“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时,纽约唐人街的海外同胞们是怎样的心路历程,没有人描写过这个。我写出来,算是作了补充,也觉得有一种欣慰。”
梁晓声出生于哈尔滨,革命英雄的诞生地,成长经历赋予了他身上一代人的英雄崇拜情结,“我们有一曼街、靖宇电影院、兆麟公园……这些都在我心中养成一种对抗日英雄的崇拜和敬意。我想要通过虚构的人物,把他们所做的牺牲,尽可能地凝结在作品里。”
对外过程中提及“抗日战争”,很少向别人表达意见的梁晓声,却在现场一遍又一遍重申“记住历史”的重要性,他说:“国外总有人说要让我们忘记抗日战争的仇恨,但是那些在战争时期拼命守护家园的先烈,怎么忘?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页历史就那样翻过去。”
梁晓声也是当代作家队伍中以“高产”著称的一员,据不完全统计,写作至今,仅是长篇小说,他就发表了18部。分享会现场,有人梁晓声问及“创作动力”。他回答,写作的原动力就是喜欢、兴趣和热爱,但随着年龄的变化,“热爱”产生质变,“就像延安时期,写出《黄河大合唱》、写出《松花江上》的那些文艺工作者们肯定既热爱,更是责任和情怀。”
“现代大学生热衷考公考研,追求安稳是否是对父辈精神的遗忘?”互动环节,有同学举手发言,提问自己的困惑。梁晓声则认为,父辈打拼是一种责任,为了孩子,或是为了家庭,“现在热衷于考公考研也没问题,任何职业都可以作出优秀的成绩,如果将来能成为一个像周秉义(《人世间》周家老大)那样的好官,那有多少人感谢你啊。”
他觉得和父辈价值观不同,并不是忘本,“但我们要记住父辈的精神,并把它延续下去。”
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陈丹介绍说,青春年少日,正是读书时。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邀请梁晓声先生来校举办新书分享会,是学院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名家进校园”文化品牌的首场活动。通过举办系列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助力校园文化建设,让书香飘满校园。
此次活动开始前,梁晓声接受了南京本地媒体群访,更多内容将在扬子晚报面对面栏目更新,敬请期待。
通讯员 施卫娟 王兰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李海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