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杭大运河全程贯通730周年之际,我驾驶着一辆17年的途安,从北京出发,沿运河南行,最终抵达杭州。本文记录的第2天的行程,内容是离开泊头,继续往南,过德州后,在四女寺迎来南运河的终点。接着,沿卫运河走到临清,再沿鲁运河走到聊城。
天刚亮就出发了,离开泊头,沿着运河往南8公里,途经堡子村。根据资料,这里以前有座行宫,乾隆31年巡视江南、55年巡视山东时,曾在这儿住过。我在村里简单转了一圈(下图右侧是堡子村),没看到行宫遗迹。
堡子村附近的运河,两岸都用铁网围起来,不让下河堤,也许是为了保护吧。但更多的河段没有类似围挡,有些靠近村镇的地方,沿运河建起绿化带,时不时能看到村民散步,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比如下图,是离开堡子村,往前将近20公里,途经码头村时看到的。
(资料图)
码头村属于东光县,1998年,在村旁的运河里,挖出一艘宋代沉船,虽然才10米长,不算大,但出土了许多宋代磁州窑的作品,还有一些金朝的金属器物。如今,在发现沉船的地方,竖立着一座介绍牌。
过了码头村,往前15公里,是东光县的连镇,在连镇的五街和六街之间,运河东岸的拐弯处,有座堤坝——谢家坝,这是个保护河堤的工程,专用名词叫“险工”。
沧州与德州之间,运河弯道特别多,大湾有30多个,它的作用犹如盘山公路,通过延长距离换取坡度的降低,水面因而平缓,利于航行,俗称“三湾顶一闸”。但是,在弯道处,由于河水冲刷,河堤如果不坚固,遇洪水,就有可能决口。谢家坝所在的地段,曾多次决口,清朝末年,当时乡绅谢家出钱,从南方买来糯米,拌入灰中筑堤,从而变得十分坚固,故名谢家坝。
过谢家坝,行车20多公里,在运河西岸,是景县安陵镇华家口村,这里也有一座险工,跟谢家坝一样。所不同的是,这个工程是当地政府做的,建于清朝最后一年。华家口坝的长度略大于谢家坝,周围的环境更加整洁。
自早上从泊头出发,一路走来,运河两岸的多数地段,都十分安静,河道也很规整,水量充沛。据说,前些年联合国考察时,认为沧州与德州之间的运河,基本保持原生态,最具东方古老运河的模样。
华家口村之后30公里,进入德州,首先在河畔看到北厂漕仓的遗址。我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运河有四大漕运粮仓的说法:1,淮安的丰济仓;2,徐州的广运仓;3,德州的德州仓;4,临清的临清仓。 其中,德州仓遗址有两处,第一是眼前的这个北厂漕仓遗址,第二在德州城里,位于东方红西路与三八中路之间,现在是包括区政府在内的一些机关。
北厂漕仓所在地是北厂村,它的东南方向1.5公里,是苏禄王墓。我国境内有两座外国君主墓,一个是它,另一个是南京的浡泥国王墓。明朝永乐年间,苏禄群岛(今属菲律宾)上的三位王访华,沿运河返回,走到德州时,东王患急症去世,就地安葬,长子回国继承王位,王妃与老二、老三两位王子留在德州终身守墓,他们的后人,从此以温、安两姓在德州安家落户。
北厂漕仓遗址之后,行车几公里便来到德州市区的西边,此地距离德州火车站直线距离仅1公里,河的西岸建起运河古街,还开辟了游船。斜对面,河的东岸,是历史上的德州码头所在地。
每次驾车经过德州,我都会进服务区买扒鸡。这习惯源于我的父亲。当年他出差,只要火车经过德州,哪怕半夜,也会跑到站台上买一只。另一方面,德州扒鸡物美价廉,38元一只,个头虽小,味道相当不错。
这回,有机会进城,于是找到一家扒鸡店,跟高速公路服务区不一样,店里是论斤的,我挑了一只比较大的,42元,午餐就是它了,吃得心满意足。顺便说一句,此次旅行走到杭州,沿高速公路返回北京时,再次经过德州,我照例在服务区里买了几只,带给家人们。
买完扒鸡,回到运河畔,沿河西的路,往南离开德州。不久对岸出现一座教堂,挺有规模。继续走,10公里之后来到四女寺,这里有座水利工程,从天津三岔口开始的南运河,到此结束。结束点是一座水闸。
水闸的另一边是卫运河。四女寺是四条河的汇合处,从北边来的是南运河,往东去的是漳卫新河与老减河,往西去的是卫运河。京杭大运河从这儿开始,借道卫运河,先往西到故城县,然后往南奔临清。
离开四女寺,我驾车沿着卫运河,往西走去,沿河公路特别安静,极少有车辆,后来才发现,有两处施工,路是断的,幸好是平原,附近还有村庄,走村间小路,绕了过去。此外,这一段的卫运河,是山东与河北的省界。
快到故城县,河畔有个万亩花海,恰好油菜花盛开,景色挺不错。
故城县属于河北省衡水市,县城就在河畔,沿河建有绿化带,辟成公园。
紧靠运河处,还建了条大运河历史文化街,是一片规模不大的仿古建筑。
离开故城县,卫运河的大方向是朝南,下一站是临清。历史上,卫运河与卫河、南运河是一条河,东汉末年称为白沟,宋代叫御河。曹操进攻袁尚时,曾有过兴建,用于军需;隋炀帝将运河向北方延伸,就是在曹操运河的基础上进行扩大,也就是永济渠,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行驶70公里,历经2个小时,来到临清。接近市区时,首先看到一座舍利塔,紧挨着卫运河。不禁想起昨天出发时,北京通州的燃灯塔。要是终点杭州也建一座,首尾呼应,多好呀。
临清是京杭大运河北方段中、最为精彩的城市之一。卫运河在城西,南北通过,河段上有3个岔口,其中,最北边、紧靠临清市区的第一个岔口,是元代的运河——会通河的起点。
会通河是元朝郭守敬勘察之后,做出的规划,实际修建是10多年之后的事儿,施工期半年,北端在临清与卫运河相连,相连处有座闸:临清闸。然后往南,一直到东平,全长265里。
过了临清闸,沿河往城里走,没多远又有一座闸:会通闸。它同样始建于元朝,保存基本完整。
过了会通闸,往东不远,在大众路之后不见了。虽然很短,可作为元朝运河的历史遗迹,挺值得看看。
元朝运河在大众路消失的地方,旁边有座古建筑,叫鳌头矶。明朝时期,在鳌头矶的南边,开挖新河,也就是说,鳌头矶的南北,分别是老运河与新运河。
鳌头矶的北边,是临清的老城区,街道上有两座清真寺,都是始建于明朝。
老城区里,更具价值的建筑,是钞关——古代运河上的收费站——运河沿岸其它地方的同类建筑,据说都没保存下来。
钞关免费开放,里面有好几座展室,其中之一,有个模型,非常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的面貌:就跟现在收费站是的,只不过没有杆,而是铁链,交钱后松链放行。
临清的这座钞关,始于明朝,1930年撤销,历时500余年。在明朝万历年间,位居八大钞关之首,其它7座是崇文门、河西务、淮安、扬州、浒墅关、北新关(杭州)和九江。它虽然是保存至今的唯一钞关,但并不完整,消失的建筑,比如公堂、二堂等,其遗址也进行了很好的保护。
刚才说到,卫运河在临清有3个岔口,另外的两个,都是京杭大运河,一新一老而已。下图是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与卫运河的分岔处。由于卫运河地势低,大运河地势高,这个分岔处是个泵站,将水泵上来。
泵站之后,便是大运河在临清的起始部分,从这儿开始的运河,称为鲁运河,也叫山东运河。鲁运河从这儿起始,直到台儿庄,长度大概是370或480公里。
别看起始部分很小,仅仅是个小河沟,往东没多远,流经临清新市区的一段,就已经很有气势了。因为,新老两条京杭运河在此汇合,汇合处的旁边,有临清博物馆、临清市方志馆、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和张自忠纪念馆——这二位都是临清人。
当我拍下面这张照片时,一位中年女性从旁边过,问我这个时间段能拍什么?我猜她的意思,可能是指眼下不是光线的最佳时刻。我说我只是沿运河旅行,拍照属于纪实性质。她热情地表示,希望能为临清多做宣传。
从她的谈吐和举止看,可能在当地政府工作,无论她的职业是什么,这种对家乡的自豪与热爱,令人钦佩。
在临清新市区的最东头,京杭大运河往南去了,接下来的一段,我将沿着历史上的老运河——会通河,从临清走到聊城。这一段运河,如今被改造成南水北调工程当中的东线,河道很宽,两岸保护严密。
临清另一个出名的物产,是临清砖,朱棣修建紫禁城与北京城所需的城砖,全部来自临清。在北京十三陵的定陵,明楼北侧,至今可以看到一块城砖上,有着清晰的印章,不仅标明这块砖来自山东临清,还标出了工匠的姓名。不过,烧砖的窑,早已废弃。根据资料,戴湾镇河隈张庄村往东,直至陈官营村,之间的1.5公里,原本有大量砖窑,我在田野里找了好一阵,只看到少量遗迹残存。
沿着老运河(会通河),走到戴湾镇戴闸村,河上有座水闸,叫戴湾闸。它建于元朝,墩台、雁翅等建筑尚存。
沿运河行驶,不知不觉进入聊城地界。在梁水镇土闸村,看到一座土桥闸。土闸村十分安静,我在这儿呆了半个多小时,没见一个人影,可在历史上,运河里的船只,需要在此等候过闸,岸边因此诞生出各种生意,十分热闹。
土桥闸建于明朝,2010年考古挖掘,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历史原貌,还出土了不同朝代的许多文物。
土桥闸之后,沿运河南行30多公里,进入聊城市区,此时天已全黑,我直奔市区南侧的阿尔卡迪亚,这是一家很有水准的酒店,环境一流,价格公道,以前做水浒主题自驾游时,曾住过,很有好感,所以这回直奔它去。
下篇游记:如您用电脑或平板电脑阅读,点击下图可直接进入。
沿京杭大运河自驾游第三天:从聊城出发,途经七级镇、张秋镇、黄河、戴庙镇、大安山镇、州城、戴村坝、南旺枢纽遗址,最终抵达济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