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
351证居民
100%签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屯路211弄项目
刷新了大体量拆除重建项目
签约首日生效的新纪录
作为《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和拆除重建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后全市首个体量最大的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项目,保屯路211弄项目的签约速度从何而来?背后离不开351户居民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黄浦区房管局、半淞园路街道、南房集团的攻坚克难和通力合作,更离不开这样一群基层人的披星戴月和竭尽全力。
“最有成就感那刻:签约率达到100%”
“近半年,和同事们咬牙拼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坐在保屯路211弄项目的基地里,项目组张俊杰有感而发。
一直从事小区物业经理工作的张俊杰,这次为了保屯路项目的顺利推动,是被临时抽调到项目组的。“我一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是考虑到有难度的,但是没想到难度那么大。”张俊杰说,这些难度不仅体现在工作强度上,更体现在居民工作的难做上。
因为是“新面孔”,和居民们不熟悉,不理解和不信任成为了他开展居民工作的首要难点。“侬啥人啊?勿认得!”张俊杰说,刚开始,这样的“闭门羹”常常吃。因为有很多居民已将房子外借,要想联系上他们见一面都是个难题。
“做居民工作,我想贵在耐心吧,一遍一遍讲,时间久了,大家自然慢慢相信你了!”张俊杰的不言弃和真诚,让居民们对他的信任感“蹭蹭蹭”地往上涨。因为信任,居民们家里有矛盾想调解,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很多时候,我们做的工作已不再是专业的房屋改造咨询,我们都变成了‘老娘舅’,搭平台、勤交流才是获得居民信任、解决实际矛盾的法宝!”逐渐喜欢上做居民工作的张俊杰,常常会为矛盾家庭找出问题的“症结”,通过多次的协调、共商,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居民解开“心结”,让原本的“疙瘩事”迎刃而解。
因为全心扑在基地里,家住浦东北蔡的张俊杰,每天到家都要接近深夜。“虽然,我们的工作很辛苦,但能收获居民们的信任,能看到100%的签约率,我们就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和居民长达半年的交流中,从不熟悉到熟悉,张俊杰逐渐成为了居民们的知心人。很多居民都主动加了他的微信,留了他的手机号,经常打照面的时候,会亲切地喊一声“小张”,和居民们成为好朋友的他,最期待的就是两年多后看到居民们开开心心地回搬。在基地里,像张俊杰这样尽心尽力付出、全心全意为民的还有很多,如蒋茹磷、杨守仁两位“老法师”,韩文轩、张隽浩等一批年轻人,他们用艰辛及责任担当推动项目不断向100%迈进。
“最难忘时刻:居民们的灿烂一笑”
作为保屯路211弄居民区的“当家人”,市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蔚看到项目能这么快实现100%签约,看到居民们交上钥匙时那灿烂的一笑,心里别提多开心。
“这半年多来,我们所有居委会工作人员最困难的时刻,应该是改造方案公布后。”张蔚告诉记者,那时候,最多的一天,找她的居民有几十波。
“书记,我家门开启的方向能调整伐?”
“书记,厨房那个排烟道能改到侧边吗?”
“书记,为什么我家的面积不能再稍微增大一点?”
面对居民们的各类个性化需求,张蔚带领居委工作人员们日日夜夜蹲守在项目基地里,和设计人员、经办人员一起,想方设法,为居民反复修改方案,直到满意。
90后块长陈玮萍,虽然从事居民区工作不到两年,但她始终用热心和细心,为居民们一遍遍讲解设计方案,遇到需要修改的,牵头设计师反复斟酌,尽量画好最大“同心圆”。
“小陈人好,一直帮助阿拉,我们相约两年后再碰头。”33号的刘芳同阿婆,今年已经92岁,70年前她住进了保屯路211弄,她希望70年后在陈玮萍等居委干部的帮助下,能再一次实现“新居梦”。
12号—15号的块长华梦,则要幸运多了。从小出生成长在保屯路211弄的她,有着自带的群众优势。左邻右舍都是看着她长大的,特别信任她。因此,这次遇到拆除重建,她所负责的14号是所有门栋里第一个完成签约的,也是第一个实现全部搬迁的。“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一定要尽心尽力服务好。”
此外,居民区还有一群青年人,如皋佩、周寅等,他们也始终服务在居民们的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居民们最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半年多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保屯路211弄的居民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从去年12月启动到如今100%签约,保屯路211弄的阶段性成果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付出。伴随着将要启动的保屯路211弄重建,他们将身负居民们的重托,继续竭尽所能、孜孜不倦为居民们交上满意“答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