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博会上一批江苏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精彩亮相
【资料图】
传承文脉,焕发文化江苏时代光彩
“不到江苏,怎知春色如许。”6月7日开幕的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上,众多观众循着婉转昆腔“相遇”江苏展区,从古今交融的动态长卷画《新千里江山图·锦绣江苏》,开启“云”游江苏的奇妙历程。本届文博会,江苏47家文化企业参展,一批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精彩亮相,彰显江苏推动文化高质量传承发展,更好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不懈努力。
活态传承,千年文脉汇入时代浪潮
“根之茂者其实遂”,中华优秀典籍承载着绵延不绝的民族文明基因。江苏展区入口处,蔚为大观的10米“书墙”、熠熠生辉的千册经典,惊鸿一瞥间便让“典籍里的江苏”再度出圈。作为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阶段性成果,1002册《江苏文库》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编辑出版,分为“书目、文献、精华、方志、史料、研究”六编,系统梳理江苏文脉资源,全方位呈现丰厚的文化“家底”和宝贵的文化记忆。“堪比看到《四库全书》的那种震撼!江苏文脉深厚、文化保护意识强,值得点赞。”“书墙”前,来自广东湛江的观众蒋帆寻找好角度,将眼前的皇皇巨著全部“装”进镜头。
“这项全省性文化发展战略工程自2016年启动,收录了大量展示江苏各地文人著作、风景名胜、风土人情和生活图景的图书文献,计划用10年出版3000册。”凤凰传媒出版部(国际拓展部)主任樊明介绍,《江苏文库》的编纂团队秉承“为国存史”的初心和信心,将精心选编与创造保护相结合,挖掘文化遗存的时代价值,让宝贵的典籍永续传承。
地处江河交汇的江苏,是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展区内,一幅《长江万里图》徐徐展开,将观众的思绪引向气象万千的百水百态。这幅古画收录在现场展出的《长江历史图谱》中,该图谱首次辑录近2000种志书中的长江舆图。“盛世修文”,江苏此次还展出了“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中国运河志》、“水韵江苏系列”等一系列关于长江、大运河的出版物,深入解读国家文化公园“IP”,反映历史传承和时代精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驭“数”前行,数字之光点亮传统文化
近年来,江苏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区内,不少观众通过高清大屏触控查询《江苏文库》数据库,选择想看的古籍后便欣然开读。“目前,可在线阅览《江苏文库》前四批出版图书共726册,现已在40多家图书馆开通阅览,除了PC端平台外还有微信小程序,可谓一键通晓千年文脉。”樊明表示。
流淌的“数字运河”,让千年文脉汇入时代大潮。依托典籍《中国运河志》建设的“数字中国·大运河文化数字资源库”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古籍文献、学术研究成果、知识条目等有机结合,是国内首个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建成的运河人文知识服务平台。江苏省文投集团带来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数字化、可视化地展示了千年运河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在其元宇宙“平行版”的数字世界,观众可化作虚拟主人公,徜徉于千年运河两岸的风物人情,深度感受深厚隽永的人文江河。
近年来,通过大数据建设构建文旅格局、促进业态创新成为业内共识。本届文博会,江苏有线展示了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中心建设云平台。展台负责人朱佳表示,将推进研发国家文化大数据一体化机柜等文化大数据创新产品。江苏省文投集团推出的江苏省文化大数据交易平台汇聚文化数字化资源,促进文化保护、盘活文化资源、推动新型文化消费,打造文化数据生产与应用产业生态。视觉江苏数据库集图像拍摄、采集、传播为一体,以视觉创新融合不断开发新应用、拓展新生态。
紧扣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文化消费,多家文化企业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新内容新体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虚拟演播室,应用VR、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莫高窟之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发现南京”城市形象元宇宙展馆,“移步换景”展示江苏地方特色文化。魔法工坊以“瀑布流”呈现优秀文艺作品,产品“魔屏”吸引众多参展商交流经验、洽谈合作。
汲古为今,充分展现传承创新之美
本届文博会上,传统非遗展现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精神,迸发出“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活力。江苏展区里,非遗文创区人气高涨,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南京绒花、展现书画笔墨之韵的大丰瓷刻、敦实秀美的徐州香包、淡雅隽美的苏绣……我省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技艺、创作到传播不断创新,从品牌、行业到文化内涵跨界突破,吸引观众沉浸体验传承创新之美。
叠、推、锤、切……来自南京金陵金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匠人现场展示切箔与吹箔技艺,通过12道工序,让真金在手中化作薄如蝉翼的金箔,再融合独具巧思的文创产品,赢得不少观众惊呼赞赏:“第一次近距离了解金箔文化,没想到这么时尚、好玩!”展台负责人刘丽娜介绍,近年来,金陵金箔将流行元素和金箔文化价值相融,增加文创产品的艺术性,同时打造非遗传播与消费新场景,让传统非遗以更灵动的形式融入生活。
徐州香包非遗传承人王秀英老人和95后孙歌尧祖孙两人,与现场观众互动展示“针棒香包”制作技艺,生动讲述非遗传承创新的时代故事。“奶奶传播非遗文化70年,用一针一线守护非遗文化,我也想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徐州香包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孙歌尧和团队创新款式与技术,建立起3000多款香包图案库,通过“快塑”香包3D定型法让生产效率提升30%至50%。
数字经济时代,传统文化产业生态始终身处“重塑”之中。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AI、区块链等技术,对众多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紫砂杰作进行线上备案;线上产品《紫砂元宇宙》,以H5互动、环境交互、元素交互等创新方式,让体验者穿越时空,饱览百年紫砂文化。“线上线下综合生态圈的打造,有效链接了产地、匠人、产品、商家、用户等。”展台负责人朱浩说,“我们希望能以数字化升级实现紫砂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记者 吴雨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