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上午,2018年哈佛中国论坛在波士顿SeaPort 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哈佛中国基金主席柯伟林(W.C.Kirby)、中美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 Stephen Orlins、德国前副总理菲利浦-罗斯勒(Philipp Rosler)出席了开幕式。哈佛中国基金主席柯伟林作为第一个嘉宾发表演讲致辞,他幽默地将中美关系比作夫妻关系,需同甘共苦。
首先,柯伟林教授对于所有哈佛中国论坛参会嘉宾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与祝贺。在演讲的开始,他以幽默且深入浅出的方式,丰富的实例,在现场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并且向观众讲解了中国与哈佛大学关系发展的历程。他表示:“哈佛大学建立于中国晚明崇祯时期,自从建立以来200年后,哈佛对于中国基本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直到第一位中国外派教师戈鲲化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受聘到哈佛大学任教,开启了中国与哈佛大学新的篇章。之后,哈佛大学与中国不断在文化、民主进程、外交上进行着新的合作与交流。”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哈佛与中国关系紧密相连: 外交上,历代国家领导人来到哈佛并发表演讲;经济上,柯伟林教授以万向集团在美国的蓬勃发展为例,指出中国在美国社会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上,哈佛大学在上海建立哈佛中心上海,促进了多方文化交流与合作。哈佛大学方面也对发展中国关系大力支持,建立哈佛大学中国基金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哈佛学子提供了解中国的资源与窗口。
最后,柯伟林对于中美关系表达了独特且乐观的见解。他将中美关系比作“一对老夫妻”,虽然有时存在不同的看法与分歧,但是最终都需要共甘共苦,互相协调,共同发展。
主持人蒋昌建也将其演讲总结道:中美两国需要持续秉承“登高望远”的视角,共同促进,为实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局面不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