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0余只基金清盘多为银行委外 仍有570只在售产品身形迷你
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对于不适合监管要求、无明显市场前景、同质化过于严重的产品,公司会按照相关法律程序清盘,以维护投资者利益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清盘速度明显加快。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已有115只基金清算,这一数量远大于去年同期,规模不足是这些基金清盘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一轮清盘洗礼过后,目前市场上仍有大批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迷你型基金。
基金公司为何要将这些迷你基金清盘?它们的存在,为基金公司带来哪些管理压力?后续是否还会有更多迷你基金批量被清盘?这些基金为何没吸引到足够多的投资人,基金公司未来产品设计将如何改进,以避免基金规模太小以致清盘的现象出现?
就以上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数家基金公司及第三方人士的看法,得到了其部分解答。
清盘数量大增
近几年,公募基金的清盘速度可谓呈现数量级增长。今年才过去不到5个月,Wind数据显示,已经有127只基金清算。2017年全年,这一数量为150只。由上述数据可推测,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清盘数量将接近去年一年的总量。
这些批量清盘旗下基金的不乏博时、民生加银、招商、银华等业内颇具规模的公司。清盘基金中,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到75%以上。另一明显特征是,这批基金持有人多以机构为主,超过六成机构持有比例高于90%。当中,大多为灵活配置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从中可以看出,被清盘的以纯债基金居多。
2017年之前,业内清盘的公募基金数量都未上百。2016年、2015年,分别为35只、55只公募基金清算。2014年,整个公募基金清盘的基金只有6只。2013年与2012年全年,未有一只公募基金宣告清盘。
第一只清盘的公募基金出现在2011年,彼时,华安国际配置宣布清盘。Wind数据显示,迄今清盘的380只基金中,规模超出5000万的只有70只,这意味着,近80%清盘基金为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型基金。
按证监会规定,存续期间,基金持有人数量连续60个工作日达不到100人,或者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人民币, 基金管理人可申请清盘,证监会批准后终止运营。
多为迷你型基金
基金公司为何选择将迷你基金清盘?北京某家基金公司对《投资者报》表示,按照相关法规,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信息披露费等在基金资产中列支,如果当规模过小,一些固定费用会提升管理成本,侵害持有人利益,因此,根据基金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对于无生命力、无市场前景的产品,基金公司一般会选择清盘处理。
某基金行业内部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举例:“一只基金无论规模大小,基金公司都需要及时披露最新净值情况、持仓股票,定期公布季报、年报。这些都加大了员工的工作量,需要基金公司担负一定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以来清盘的380只基金中,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10%的只有112只,多数清盘基金在同类产品中排名落后。产品业绩落后,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使得一些业绩不佳的基金逐渐沦为迷你基金。自2015年以来,基金产品发行速度加快,同类的产品增加,给了投资人更多选择空间,形成了行业内的优胜劣汰。
前述基金行业内部人士表示:“迷你基金在行业内一直都有,只是以前基金公司没有发行这么多产品,这个问题并不突出。过去大家羞于清盘,认为这种行为等同于向外界承认,这只基金业绩不好,不够吸引投资人。随着基金行业逐渐趋于成熟,大家态度有所转变,觉得清盘并不丢人,基金公司也该为自己多减轻运营负担。”
清盘潮仍将延续
这批清盘基金之所以机构持有比例较高,多以债券型为主,是因为它们大多属于银行委外资金产品。
对于债券型基金大规模清盘的现象,曾有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债基由于风险较低的特点,一直深受银行等委外资金的偏爱,但随着去年委外新规出台后监管趋严,机构资金陆续撤离,再加上近两年债券市场低迷也间接促进了债基规模变小,大规模清盘在所难免。”
前述北京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新政策出台导致资金流动。金融去杠杆政策对单一持有人比例做了一定限制,一些超过比例的资金按照新的管理办法调整投资方式。比如分级基金管理规定出台,对投资者参与有了更高的门槛,能参与到这些基金产品中的投资者数量减少。
以现有数据看,公募基金清盘潮还会继续。不过,尽管加快了清盘速度,市面上仍有大量的迷你基金。Wind数据显示,目前在售的7226只基金中,仍有570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2208只规模不足2亿元。
对于迷你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前述北京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认为,对有市场前景且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需要的产品,基金公司会投入更多资源,提升产品业绩,加大持续营销的力度,开展定投业务,摘掉迷你帽子;而对于不适合监管要求、无明显市场前景、同质化过于严重的产品,公司会按照相关法律程序清盘,以维护投资者利益。
一位业内人士曾公开表示,高度竞争化的美国基金行业,基金清盘是司空见惯的,也维持了基金业的生态健康。面临清盘的基金,可能是业绩长期不振、成本比一般的基金高,或者投资风格已不再适合投资者的需求。投资者与其向那些垂死挣扎、业绩转变希望渺茫的“僵尸基金”继续贡献管理费,还不如重新选择其他绩优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