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以“新时代·新青年·新思想”为主题的2018年永庚公益基金光华思源工程六校交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北大厅举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侯宝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基金捐赠人朱伟人,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基金捐赠方代表吕秀全,北京巧女基金会法务总监黎颖露,以及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基金及合作方代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各校杰出校友和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交流会。交流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罗建晖主持,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作主旨报告。
侯宝森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大家围绕“新时代·新青年·新青年”这一交流会主题,为青春喝彩,为梦想加油,推动思源计划在新时代再出发再前进。他对朱伟人的慷慨捐赠与无私奉献表达了诚挚的敬意与感谢。同时强调,在新时代,思源项目要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与实践结合、与人民结合、与时代结合、与国际结合;希望思源学员要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洪大用代表学校向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朱伟人先生及各位捐赠方代表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思源的理念和思想,与人民大学“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共通的。学校将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永庚公益基金深入合作,与各兄弟高校携手共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和输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希望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探究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增强自信、保持定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找准航向,领时代之新,筑强国之路。
金灿荣以近期热点“中美贸易战”为案例解读新时代大国关系。他表示,新时代兼具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两种属性,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崛起是确定的,而欧美大国与他国关系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要牢牢把握这一时代大势来分析、看待新时代的国际关系问题。在谈到中兴事件时,他强调,在新时代,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保障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当代青年人任重道远。
在“新时代的青年责任”为主题的校友导师沙龙环节,清华大学思源计划校友导师王熙、中国人民大学思源计划校友导师何润锋、吉林大学思源计划校友导师张学智、复旦大学思源计划校友导师龚朝晖、厦门大学思源计划校友导师郭振忠、中山大学思源计划校友导师杨帆等六位校友导师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
六位校友导师分享之后,朱伟人表示,“受助、自助、助人”的价值理念将六校思源项目紧密联系起来,六校在发扬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不断传承思源精神。他强调思源学员们要学会参与合作,学会信任他人,结伴而行,永不停息,奔向人生不同阶段的目的地。朱伟人表示在六校思源学员们的身上看到了将来,而这一将来是美好的,中国是强大的。
当天下午,分组快速辅导Speed Mentoring环节开展。六校思源学员被分为九组,每组成员与不同的校友导师分别进行五分钟一对一交流沟通。在五分钟的快速辅导中,校友导师们迅速抓住学员们所提问题的核心,为学员们在人生理想、职业规划、学业生活方面带来许多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为思源学员排忧解难、指点迷津。
为了提高会议成果质量,更有效地促进六校思源人合作交流,引导思源人关心社会现实,进行有针对、有深度的社会问题思考,六校交流会主题报告会以乡村振兴、“双一流”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准扶贫、中国创造等时代热点为主题,思源成员所组成的9个跨校跨院系调研组分别带来了内容详实、思想深刻的项目成果展示。
第一组以“记得住的乡愁”为题,聚焦乡村振兴,回应时代所需与人民所想,探求农村发展之道。第二组主要关注“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对“双一流”建设进行展望。第三组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探析,认为贫困和战争依然是世界所面临的困境。第四组关注乡村创客,介绍了创客在精准扶贫和促进农村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五组以城市中的垂直森林为调研主题并作了详细介绍,进一步丰富了大家对于城市发展、城市景观与城市环境的认识与理解。第六组关注中国创造,介绍了产学研体制的优势,进一步说明了科技创新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第七组聚焦民生社保,关注社会保险制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积极关注人民群众的需要。第八组关注到当下科技热点中的人工智能,关注人工智能融入生活之后所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第九组聚焦文化传播,挖掘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核,探索中华文化应该如何“走出去”,从而“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各小组展示后,人大求是思源六期学员向朱伟人赠送了《人大精神,思源情怀》组图。四幅扇面画分别画有人大校树银杏、人大校花玉兰、实事求是石与一勺池,这些意象与景色不仅象征着人大的大学精神与办学历程,也蕴含着人大人“实事求是”的品格与“受助、自助、助人”的思源情怀。二者相互结合,构成了人大求是思源学员“求是求实,思源思远”的价值追求。
来自六校的校友导师最后分别对九个调研组的报告进行总结与评价。导师们认为各组的调研成果内容丰富,体现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思源学员的不同思考。同时,也希望思源学员们能够继续深化调研主题,进一步扎根中国大地,了解更多社会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为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