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是对港基金互认实施一周年。截至目前,两地获批允许发售的产品已有42只,其中南下的内地基金36只,北上的香港基金6只。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内地基金获批数量是香港基金的6倍,但销量上反远不及香港基金在内地的火爆程度,互认基金形成了北上热捧、南下遇冷的格局。
国家外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基金在内地发行销量累计汇出金额达到22.15亿元,累计汇入金额1.43亿元,净汇出20.72亿元,较4月的13.64亿元增长了52%;相较而言,“南下”基金在港销售略显暗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内地基金在香港发行销量累计汇出金额达到593万元,累计汇入金额6181.23万元,累计净汇入金额达到5588.23万元,较5月的5478.84万元增长了不足2%。
事实上,今年以来香港基金北上和内地基金南下销售额的差距一直在拉大。今年2月末,“北上”销售额为“南下”的5倍,3月末一下子扩大至16倍,而到了4月末为近25倍。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北上”销售额已是“南下”的37倍。
对于香港基金在内地受热捧、内地基金南下销量反遇冷的原因,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指出,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QDII额度受限、人民币贬值以及投资者对全球资产配置的强劲需求使北上基金成为抢手货。而对于香港的投资者来说,香港市场销售大量全球配置资金也包括A股投资的基金,而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难以吸引投资者,南下互认基金遇冷也就不无道理了。
此外,香港投资者对A股进行投资的渠道非常多,一是香港市场本来就有很多内地的上市公司,二是沪港通可以直接投资A股,三是香港市场有一些基金是跟踪A股指数或者直接投资A股的,比如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等。
华宝证券此前分析称,对于南下基金而言,销售成本较高。香港证监会对法律文件的要求非常高,部分基金公司在律师费用上的花费就可能超过百万元。有的基金公司还需要系统改造,这样一来投入更是高得惊人。除此之外,香港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对基金的选择较为谨慎。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内地销售的6只香港基金中,上投摩根代理发售的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成为销量之王,其销量占所有北上产品近90%。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自北上销售以来的整体收益也较为稳健。证监会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22日,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PRC人民币对冲份额)单位净值已达到10.58元,较1月11日第一次披露单位净值的10元,增长了5.8%。(记者 崔启斌 苏长春 实习生 王晗)
关键词: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