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募基金跑马圈地冲规模的利器,货币基金常常是年末营销的重点。然而,从去年流动性新规对货基戴上“紧箍咒”,以及行业淡化货基规模排名后,今年年底不少货基面临“闭门谢客”或暂停大额申购的窘境。
近六成货基限购
12月份以来,多只货币基金暂停大额申购。12月5日,财通资管鑫管家货币基金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基金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财通资管鑫管家货币基金自12月6日起暂停大额申购,限制申购金额为100万元,针对该只基金的A、B份额都将执行暂停大额申购举措。
同日,永赢货币基金、兴全货币基金也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和转入业务的公告,不过这两只基金的申购限额分别为3亿元、5亿元,暂停大额申购的原因皆为“保障基金的平稳运作”。
事实上,本月以来,先后有中融货币、嘉实现金添利货币、交银天鑫宝货币等10只货币基金发布了暂停大额申购和转入业务的公告。
而从当前货币基金的申购状态看,目前已有近6成货基实施了暂停申购或限制大额申购的举措。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限制大额申购的货基数量多达194只,暂停申购的货基数量为10只,两项合计为204只,在全部可统计的356只中占比高达57.3%。
多因素
导致货基“限购潮”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出于货基风险准备金要求、控制机构持有占比、维护货基收益率等因素考虑,目前多数货基进行了大额限购的举措,但主要因素仍是符合监管要求。
沪上一位公募机构销售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货币基金有风险准备金的约束限制,而监管层不允许基金公司追加风险准备金,因此,针对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的货基规模都有发展的上限。
根据中国证监会2017年8月31日公布,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基金管理人应当对所管理的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基金实施规模控制,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基金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该基金管理人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华南渠道总监也分析,货基限制大额申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货基的大额申购可能会突破基金管理人的风险准备金,产生违反流动性新规的风险;二是为了保护存量持有人利益,新增的资金会分摊存量资金的收益,而且目前也没有相对性价比高的资产,货基本来就很低的收益率可能会被进一步稀释;三是公募基金还需要控制单一投资者基金份额占比,尽量不超过50%。
该总监称:“按照流动性新规对货基的要求,基金管理人在新规实施后成立的货基中,如果单一持有人基金份额占比超过50%,就不得采用摊余成本法对组合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在投资组合上,也要求8成以上的资产投资于现金、国债、央票以及5个交易日到期的金融工具。为了不触及50%的比例,不排除部分基金会加大单一持有人的份额占比,毕竟大额申购的还是机构资金为主。”
基金业协会公示数据显示,今年货基规模上升很快,截至前三季度,货基资产净值由去年年末的6.74万亿元增至8.26万亿元,三个季度猛增1.52万亿元,成为今年市场扩张规模最大的基金类型。
然而,货基的收益率却从年初的4%以上一路下行。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323只具备可统计数据的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78%,其中,货基A类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75%,货基B类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89%。
沪上上述公募机构销售部人士对此表示,事实上,行业已经淡化了货基规模的排名,年末的公募规模一般是做非货基规模的排名,货基冲规模的价值在淡化;而从配置价值看,货基的收益率目前在低位徘徊,比其更具收益竞争力的短债、纯债基金更容易吸收机构资金,因此,货基多数的大额限购还是出于符合监管的要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