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化工整治事件带来的股市震荡效应在发酵。
4月8日,截至收盘,沪指报3244.81点,跌0.05%,深成指报10351.81点,跌0.61%;创指报1739.66点,跌2.12%。
但在三大股指均下跌时,化工股却逆市领涨,中信基础化工指数大涨4.01%,辉丰股份(002496.SZ)、浙江龙盛(600352.SH)等45只化工股集体涨停。当日化工股成交金额974亿,成交量90亿。
多家卖方机构看好化工股的中期表现,有的建议加仓超配。不过,也有部分公募和私募人士表示,短期内A股可能出现震荡,此时应当谨慎控制仓位,中线布局需谨慎。
卖方力推买方谨慎
“化工股集体大面积涨停,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供给减少,近年环保政策下,大量化工企业关停转移,小产能退出市场,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慢慢涨价,最近出现一些不断涨停个股;二是最近化工厂的爆炸事件,导至化工品短期供需紧张,传导致二级市场,出现化工股大面积涨停,这是目前化工股涨价的逻辑。”4月8日,一位广州的私募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4月8日化工股的大面积涨停,触发点是江苏化工整治事件。
4月1日,《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见稿)》紧急通知,要求对江苏全省50个化工园区开展全面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压至20个左右,到2020年底,江苏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减少到2000家,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产企业数量不超过1000家。4月4日,江苏盐城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彻底关闭响水化工园区。
不过,对于这种事件触发行情的持续性,机构却有不同的看法。
4月8日,一位环保行业的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化工行业供给侧改革,上市公司将受益,化工股值得配置,但目前化工股上涨能持续多久不好说,短期内看不准。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也认为,一旦化工行业扩产——这并不难,化工品价格随之将下降,机会就消失,因此“这不会是一个中线布局的主线,化工股暴涨可能会偏短期”。
不过,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今天化工股整体表现突出,吸引了大量资金的关注,化工是周期性比较强的板块,股价往往在上行周期时会有比较好的表现,随着政策落地,化工行业迎来了配置的机会。”
对此,一位北京的权益类基金经理也指出:“四月上旬估计随着经济和金融数据发布,是有利于顺周期板块的氛围的。”
有意思的是,在这波行情之前,机构对相关个股的持股比例有所下降。
浙江龙盛2018年年报显示,共有70家机构投资者持有浙江龙盛。其中最大的持有机构是全国社保基金113组合,持有5400万股,占其流通A股的1.66%,紧随其后的是中央汇金持有4967万股,占比为1.53%。值得注意的是,北上资金也青睐浙江龙盛,香港中央结算以陆股通的方式持有4709万股,占流通A股1.45%。
不过,Wind数据显示,机构持仓占浙江龙盛近三年的比例分别为8.43%、14.12%、8.78%,持股比例有所下降。
而与买方相对分歧的看法不一样的是,大量券商普遍认为,整治力度超预期,看好化工股。
光大证券指出,江苏在未来一年半要削减2500家化工生产企业。这就是新一轮供给侧改革的起点,并认为化工指数的空间保守估计在40%以上 ,指出“仓位决定一切”。
西南证券认为,响水化工园区关闭,利好染料农化行业。江苏省是国内染料、农药、医药及颜料等精细化工行业的密集分布区,其中农药原药产量在国内占比近40%,染料行业产能占比也达到17%。认为响水化工园区的关闭将导致染料及农药的产能收缩,有望带来价格反转及持续上涨。
申万宏源表示,整治力度超预期,建议超配化工板块。苏北园区事故带来安全大整治,对精细化工供给冲击较大。江苏盐城响水“321”天嘉宜事故发生后,响水化工园区立即停产,并且江苏各大化工园区紧急安全大检查,周边如盐城滨海,连云港灌南、灌云等园区再次进入停产检查阶段。“根据我们统计,园区内主要以染料、农药、颜料及其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企业为主,对相关领域供给端影响较大。”
化工爆发无改中期主线布局
“化工股的虹吸现象确实让市场很意外。”4月8日,上德谷投资董事长赵立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过,这可能是一个个别现象,沪指站上3200点,短期内A股可能面临调整。中线布局应该谨慎。”
“现在要提高一下风险意识,要控制仓位,仓位控制在四成左右是最合适的。至于个股方面,我觉得蓝筹的部分个股还能涨。但其他的就不好说了,因为蓝筹上涨的话会对小票有挤出效应,所以小票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赵立松说。
而泉泓私募基金总经理李科杰认为,短期可能面临调整,3200点之上,阻力、向下拉力都不会小,调整乃正常。而中线布局,在调整中将再现。杨德龙则表示,“前期我重点推荐‘券商+消费+科技龙头’这三个方向,消费股在茅台创新高的带领之下有了很好的表现。这也引发了资金预期周期股会迎来补涨的机会,无疑化工股是周期股里面业绩相对比较好的板块,短期之内周期股的表现可能会更突出,但长期来看,我还是偏好于消费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