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辉看来,传统的制造业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动化,从手工生产进入自动化生产阶段;第二个是进入数字化生产阶段,因为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第三个是进入智能化阶段。从全球制造业来看,不同的国家和企业面临的阶段不同。
“人工智能对于制造业的变革,未来会在三个阶段当中逐步呈现,至少在4个方面会有重大赋能。”袁辉认为,第一个方面是预先性维护,对于大型的、高附加值的设备,维护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这导致成本很高,价值很低,通过人工智能对于数据的监测,可以用最合适的性价比维护。
第二是异常的检测,如今我们要么用人工,要么初级的判断在什么时候产生异常,这个地方没有有效的改变未来的生产模式。第三个是工艺流程再造,现在整个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到个性化的需求生产,工艺流程会产生很多新的附加值。最后是客服,不仅仅是传统的电话客服,机器和生产,机器和人之间有很多的服务。
“从机器化,到数字化,到智能化,从不同的维度人工智能都能够赋予制造业在未来有不一样的展现。”袁辉认为,在新兴科技面前,传统模式发生着变化。
人工智能后人类面临“转岗”
谈及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袁辉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靠数据,还有应用产品等几方面的综合考量。从全球来看,人工智能都还处于早期阶段,但从最近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方面的实力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
“对企业而言,成功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人工智能这条路本来就比较新,所以我们前面基本上没有尾灯,自己往前走的同时,同行者越来越多,可以互相借鉴。”他说。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袁辉认为,“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是大有可为。”
人工智能发展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袁辉也坦言,还面临着人才短缺等问题。对于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他建议,理论研究很重要,但不能脱离产业单独去做理论研究。跟产业的直接结合、技术落地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这对教育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工智能会对传统的工作岗位造成怎样的冲击?袁辉分享了一组数据,“这种冲击有些数据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比如智能客服,很多企业都有呼叫中心,我们曾经帮一个银行在一年之内节省了9000名岗位。先进的呼叫中心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将不再需要人工存在。”
“未来人类不一定面临大面积的失业,但是我们会面临大面积的转岗。”袁辉进一步指出。相反,袁辉认为,如果工作是人类所无法描述清楚、非常复杂的,比如说教师中的高级教师或者特殊教育,在目前这是比较难以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