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
我国学者研制出可净化室内雾霾的“智能窗纱”
新华社合肥2月13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团队通过浸染自组装方法,研制出一种制备速度快、成本低廉的智能窗纱材
高能锂离子电池“双重修饰”正极材料合成
富镍三元正极材料,因可逆容量高、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不过,界面稳定性差、二次
美“超期服役”探测器将充当火星车与地球“联络员”
发射一次火星探测器不容易,已经过期的探测器废弃了也很可惜。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早已超期服役的MAVEN(火星大气与挥发物
中国首次利用红外相机自动监测南极雪海燕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在对南极雪海燕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首次采用红外相机等先进技术对其繁殖生态习性进行自动监测。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Pbit/s级光传输
记者12日从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获悉,我国光通信技术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实现1 06Pbit s超大容量单模多芯光纤光传输系统实验,传输容量是目前商用单模光纤传输系统最大容量的10倍
嫦娥四号进入第二个月夜休眠模式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微博2月11日15时发布的消息,经地面指挥控制中心分析,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状态均满足月夜休眠要求。
超级“显微镜” 借你“慧眼”看世界
中科院专家在参观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的储存环标准单元模型。 本报记者 沈 慧摄我国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有望于今年年中正式开建,新
仿“肌”材料越拉越强 柔性“外骨骼”问世有望
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模仿骨骼肌的新型材料可在反复拉伸后变得更强健,未来有望用于制造柔性机械外骨骼。
新技术可“照亮”小鼠大脑内部
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日本科学家使用一种名为CUBIC-X的技术绘制了一张小鼠大脑图谱,该技术不但使组织像玻璃一样透明清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改进型预计2020年底首飞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了解到,为满足中型载荷的发射需求,八院正在研制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通过捆绑4枚固体助推器,进一步提高运载
有机晶体管材料研究获突破 助力智能穿戴设备升级
衣服手套可以监测体征,智能手机可以叠成小块、平板电脑可以卷曲放进口袋……日前,天津大学李荣金、胡文平教授团队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领域取得突破
新型编辑酶:“CRISPR工具箱”又一利器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遗传学最新研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报告了一种能调控人类基因组的新型酶CasX
新设备可将大脑信号直接转换为语音
科技日报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有史以来第一次,美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套新系统,借助语音合成器和人工智
我国科学家首次解析硅藻的光合膜蛋白结构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大庆)2月8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中科院植物所沈建仁和匡廷云团队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硅藻的光合
我国首列全自动驾驶市域快轨列车亮相
在中车四方生产车间拍摄的我国首列全自动驾驶市域快轨列车。全自动驾驶市域快轨列车车厢内部结构。1月29日,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北京
取得突破性进展 宁夏东西部科技合作亮剑
宁夏东西部科技合作重大项目——年产1万吨氰醇法制蛋氨酸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的氰醇法(无钠)制备蛋氨酸成套技术和工艺及装备打破国外饲料
用魔幻光强技术 让原子量子比特变“乖”
经典计算机的单元是比特(bit),量子计算的基础是量子比特(qubit)。有科学家把量子比特比作海边一幅精美的沙画,一个浪打过就没了。科学家们
新机场线无人驾驶列车首次亮相
昨日,新机场线列车首次公开亮相进行调试。本版摄影 新京报记者 浦峰新机场线列车车厢宽3 3米,比正常城际列车宽敞。新机场线列车增设一节
人类首个“触日”探测器绕日第二圈
据新华社华盛顿1月28日电(记者周舟)美国航天局28日说,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已环绕太阳一圈,本月19日抵达远日点,目前开始第二圈绕日,4月4
“胖五”7月复飞 年底送嫦娥五号去月球“挖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29日在京透露,长征五号遥三火箭计划在2019年7月中下旬完成复飞,遥四火箭将于年底发射嫦娥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