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还是让人感觉蛮意外的。4月2日,在无锡试运营期间,滴滴出行外卖入口下线,滴滴方面对此回应“短期订单暴涨超出预期,正在进行系统升级维护,预计很快恢复。”在一些人看来还以为是外卖技术门槛高所致,现在看来,外卖行业的门槛或许没有外界预期的高。事实上,包括笔者在内,此前也一直认为外卖有着很高的壁垒,需要同城物流能力、商家资源和用户端的覆盖,正是因为此,市场才向少数顶部玩家集中。
滴滴外卖为何首战告捷?
为什么滴滴外卖在无锡首战告捷?先来看看滴滴外卖自己所分析的原因:
“这次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绩,验证了市场旺盛的需求,滴滴出行用户和外卖用户的高度重合,以及在产品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和协同效应。
即三大原因:市场大、用户重叠和产品技术协同。
第一个原因不难理解。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外卖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大关,预计2018年将达到2430亿元,美团点评研究院、饿了么大数据团队发布的报告数据也在这个水平。饿了么的报告还展望,预计2020年外卖市场规模可突破7000亿。同时,多家报告都指出,外卖行业下沉趋势明显,三四线城市的增速超过了一二线。滴滴第一批进入的城市无锡、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和厦门,也大都是外卖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的二线城市。市场在增长,新玩家就有机会。
第二个原因出人意料。理论上来说,滴滴的出行用户已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服务,他们自然很可能是外卖用户,不过用户点外卖时会用滴滴,还是很出人意料的。这与滴滴通过补贴来培养用户习惯有关系,从“滴滴外卖,好吃不贵,首单立减20元,下单分享即得5-8元红包”的宣传语来看,滴滴外卖的补贴力度确实很大,一份31.6元的黑椒牛肉饭到手价只要1.1元。那么,在没有补贴后,用户是否愿意到一个出行平台点外卖?其实,习惯都是培养出来的,我们最初也不习惯于用微信叫车或者买单,现在习惯已经培养起来。超高频需求尚可培养习惯,一日一两次的高频需求,培养用户习惯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