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珠海航展上,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揭开神秘面纱。新华社发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名为“天和”,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
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大范围推力调节能力,如同自动挡的汽车,可以实现无级变速。通过推力调节,可以提高航天员的舒适度,使普通人也有望遨游太空
11月上旬,为期6天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行,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参展商,世界知名航空航天企业悉数亮相,参展的国内外各型飞机超100架,充分展示了世界航空航天业前沿发展水平。
作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今年的珠海航展规模超过往届,一大批航空航天高精尖装备闪亮登场,展现蓝天英姿的飞行表演夺人眼球,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到航空航天领域自主创新的实力。
“国之重器”备受关注,众多高端装备首秀
航展上,“国之重器”往往备受关注。航天展区,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重型运载火箭、空间站核心舱、嫦娥四号探测器与“鹊桥”中继星等都是首次对外展出。
第一次亮相的空间站核心舱是按1∶1比例展出的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和“进舱”体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技术人员介绍说,中国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一般能容纳3人,航天员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核心舱名为“天和”,核心舱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停泊口用于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另有一个出舱口供航天员出舱活动。
在中国商飞公司展台,中俄联合研制的CR929远程宽体客机1∶1展示样机首次亮相国际航展,展示了CR929一流的驾驶舱和舒适的客舱。展示样机全长22米,高6.5米,宽5.9米,体现了CR929飞机一流的驾驶舱理念设计、先进的航电设备集成设计,以及个性化的驾驶舱布局。展示样机研制是CR929远程宽体客机研制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物展现飞机形象和三舱布局,可以为市场开发打下基础,为客户体验提供平台。
此次航展上,各大知名军工企业携众多高端装备参展。跟以往相比一个较大的变化是,产品展示越来越由单个向体系化展示发展,展品结构、档次、质量均进一步优化,显示了科技研发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中国电科党组副书记胡爱民介绍说,中国电科以“军民融合的网络信息体系”为主题,带来60余部大型实装产品、400余项前沿产品,系列雷达装备、通信装备、电子对抗装备、指挥控制装备、无人机测控和反制装备、特种飞机、大型有人机、无人机等明星产品悉数亮相,多维度展示了中国电科覆盖“海、陆、空、天、电”全领域的尖端信息化产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两型四代、20系列以及国产大飞机家族集体亮相,备受瞩目的歼—20飞机首次公开进行编队飞行展示,列装空军后的运—20再次公开亮相并进行飞行展示,刚刚在湖北完成水上首飞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也进行了静态展示。
中国航天科工则以历史最大规模参展,40余型装备首次亮相,包括高速飞行列车仿真展示平台、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FM—2000、LW—30激光防御武器系统等都是在航展首秀。LW—30激光防御武器系统属于近程精确拦截武器,可对光电制导设备、无人机、航模等目标实施打击,具有打击精度高、附带损伤低、机动能力强、响应速度快、使用成本低、持续作战强的特点。
高精尖产品和惊心动魄的飞行表演背后,是我国航空航天自主创新实力的跃升
本届航展上,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的飞行表演让观众大呼过瘾,飞行视频更是刷爆朋友圈。成功的飞行表演背后,是我国航空航天实力的跃升。
开幕式当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成功进行了过失速机动飞行表演,展示了“榔头”机动、“赫伯斯特”机动、“眼镜蛇”机动、“大迎角360度滚转”等典型过失速机动飞行动作。酣畅淋漓的表演凸显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优异的飞行性能,体现了试飞员精湛高超的飞行技术,也标志着我国推力矢量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此项关键技术的国家之一。
歼—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项目总设计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总设计师王海峰说,歼—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项目面临高要求、高难度、高风险等挑战,需要攻克飞机、发动机、飞机和发动机综合控制、试飞等多方面的技术难关。针对推力矢量这种高风险的试飞,创新采用了一系列新的试飞测试手段、试飞方法与评价体系,请试飞员全程参与设计、试验和试飞,确保了试飞的高效、安全。
在安全电子展区,中国电科首次展出的第二代太赫兹安检仪,成像速度从一代的2秒/幅升级到10帧/秒,不仅能够达到视频速度、实时成像,还能够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可广泛应用于机场、地铁、边防、海关等公共安全领域,解决我国大客流人体安检难题。
首次亮相的JY—300型无人机则被称为“飞行雷达”。中国电科技术人员介绍说,从外表上看,JY—300型无人机是一架与彩虹、翼龙等无人机类似的小飞机,但它却有着一些新“花样”:是国内外首次采用雷达天线与无人机飞行平台一体化设计研制的系统,让雷达成为机身的蒙皮,使其不仅成为一架飞机,更是一款可以飞行的雷达。这种一体化设计大大减小了飞行阻力,节省空间,可对直升机、海面舰船等运动目标进行长时间、远距离以及大面积的侦察监视。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区,首次对外公开展出的120吨液氧煤油高压补燃泵后摆发动机,是我国最新研发的首型大推力、高性能、泵后摆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人员介绍说,这款火箭发动机是在我国已投入飞行应用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基础上,采用泵后摆布局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提高推质比、增大推力、简化使用维护性能、进行可靠性提升改进的一款产品,代表了目前我国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最高技术水平。这款发动机技术复杂、研制难度大、创新性强,研制过程中突破了近80项设计、制造、试验技术,带动了我国50余种新材料的研制,是我国航天主动力技术发展的重大里程碑。
例如,先进的高效燃烧技术可以使全部推进剂的化学能得到充分释放,提高了火箭发动机的性能。我国以往的发动机需要依靠专门的火药起动器等装置,而液氧煤油发动机实现了自身起动,二者的差距如同将老式的手摇拖拉机改为一拧钥匙即能启动的汽车。此外,为了提高运载火箭的性能和适应性,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大范围推力调节能力,如同自动挡的汽车,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对于载人航天来说,通过推力调节,可以有效降低火箭飞行中的加速度,提高航天员的舒适度,降低对航天员的体能要求,使普通人也有望遨游太空。
航展成为全球航空航天企业把握机遇、寻求合作、实现共赢的重要平台
据中国商飞在本届珠海航展上发布的预测年报,未来20年,全球将有超过42702架新机交付,价值近6万亿美元,用于替代退役客机和支持机队的发展。其中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到2037年,中国占全球客机机队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6%增长到2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的民用飞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显示,未来20年,中国需要补充民用客机6243架,其中大型喷气客机5223架,支线客机1020架。
实际上,航展的功能不仅是展示产品,也是寻求信息、收获订单和携手合作的平台。本届珠海航展逐步成为全球航空航天企业把握机遇、寻求合作、实现共赢的重要平台。
本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形成了“三机聚珠海”的壮观场面。三架不同航空公司涂装的ARJ—21飞机,依次飞过珠海的天空,在航展现场进行了飞行表演和地面展示。这也意味着ARJ—21国产喷气支线客机运营用户增至三家,市场化发展稳步推进。当天,ARJ—21飞机再次收获30架订单,迄今为止共获得了来自24家客户的528架订单。未来5年,预计将有超百架ARJ—21飞机交付航空公司。
航天领域也是收获满满。在本届珠海航展开幕当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签署各类合作协议32项,签约金额达到452.71亿元,签约项目涉及宇航、防务、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等众多领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则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珠海航展现场签约并宣布,双方将通过战略规划、资源整合等方式,以高速飞行列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重大项目为依托,共同致力于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及技术产业化转化。中国航天科工在本届珠海航展累计签约额达到424亿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