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
我国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基于内存计算技术的人工智能芯片问世
通过改变计算的基本属性,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日前打造的一款专注于人工智能系统的新型计算机芯片,可在极大提高性能的同时减少能耗需求。
新一代高压成形新技术打破国外封锁
记者18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苑世剑教授团队提出的新一代流体高压成形技术攻克了超大超薄曲面整体结构成形中起皱和开裂缺陷并存的国际性难题
广东与中国科学院9年合作项目超7千项
9年来,广东省与中国科学院开展项目合作近7000项,累计新增产值3200多亿元,新增利税380多亿元。18日,广东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广州签署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
从月亮上“遥感”地球?专家聚焦空间科学观测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14日表示,利用月球作为对地观测的新平台,可提供全球尺度、多传感器、长期一致的观测数据,有望对地球系统科学一系列关键问题给出全新解答。
“大炼钢铁”排头兵 土法炼钢变废铁
2017年4月27日,一篇题为《基于低错配度高密析出强化的超高强度钢》的文章出现在英国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教授
兰州:“共享轮椅”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手机扫码、缴纳押金、解锁取轮椅……只要简单几步操作,便能通过手机轻松取还。近日,一批“共享轮椅”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急重症及行动不便的患者。
为科技界服役130年 国际千克原器可能要退休了
11月13日,由国际计量局组织的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在法国凡尔赛开幕。在国际计量局物理计量所功率天平组工作的李世松博士正在会议现场
中科曙光新一代硅立方高性能计算机亮相全球超算大会
正在美国达拉斯举行的全球超级计算机大会上,浸泡在突突冒泡的恒压液体中“冲凉”的中央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仍能正常通电运行,吸引了大量参会者围观。
中国探测太阳系边际将分两步走 航天技术面临新考验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近日打破了历史记录,成为迄今距离太阳最近的探测器。
距离“关门”只剩不到4小时 北斗卫星成功传回了信号
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申请失效最后期限只剩不到4个小时。期盼已久的北斗导航卫星信号终于传回,等待的人群欢呼雀跃。
超导材料中发现新量子临界性
物理学家组织网3日报道称,利用固态核磁共振(ssNMR)技术,美国能源部艾姆斯实验室科学家在超导材料中发现一种新的量子临界性,有助于更好理解磁性与非常规超导性之间的联系。
未来我国将发射9颗风云卫星
“目前风云卫星在观测上已经有了质的提高,风云三号卫星预计持续工作到2035年,风云四号卫星预计工作到2040年。我们在2030年左右要启动风云五号卫星的技术研发 ”
“人造太阳”取得重大突破 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今天发布消息,我国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
铁基金属玻璃有望成为治污神器
看起来就像一片普通家用锡纸,但却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近日,来自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的张来昌教授团队发现了一种铁基金属玻璃
全球首款量子“罗盘”问世
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和M Squared公司携手,研制出全球首款用于导航的量子加速度计。这款量子“罗盘”是不依赖全球定位卫星(GPS)的防干扰导航装置
自动驾驶汽车难在“边缘驾驶” 未来汽车产业应该怎么做?
“未来汽车产业应该怎么做?在我眼里,应该是能实现自主驾驶的轮式机器人产业。要实现这样的‘自主汽车’,则应该尝试‘逆向思维’,先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138天 30000公里 “海洋六号”远洋科考归来
历时138天,航程近30000公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圆满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务
新算法有望培养出“智能大脑”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胡清华教授团队近日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广义多视图学习框架”理论,有望改良“机器深度学习”局限性
发展第三代半导体 上帝的礼物还是难题?
“宽禁带半导体就像一个小孩,还没长好就被拉到市场上去应用。”在11月8日至9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夏建白打的比方引起不少与会专家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