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投资机构创新工场之前,李开复一直是华人在跨国科技公司中任职的佼佼者。他曾在硅谷工作多年,后来到北京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还曾经作为谷歌大中华区总裁,领导谷歌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创办了创新工场之后,李开复开始更多地和中国本土的创业者打交道。因此,他对美国科技公司和中国本土科技公司都非常熟悉。
在他的新书《AI·未来》中,李开复比较了中国科技公司和美国科技公司的不同,并且分析了为什么硅谷巨头们,从雅虎、eBay到最近的优步都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很多人对于中国科技公司和美国科技公司对比最直接的印象就是:中国科技公司拷贝、美国科技公司原创。以最近刚刚上市的美团点评为例,《福布斯》曾经在一篇报道中把美团点评创始人王兴称为“克隆家”。因为王兴的三家创业公司校内、饭否和美团,创立时分别模仿当时硅谷最红的创业公司脸书、推特和Groupon。
李开复解释说,首先,这其中有不同国家的不同背景因素。要想创造出世界级的科技公司,背后的思维和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在美国,大学、公司和前辈工程师培养后来人,传承经验。每一代突破性产品和创造这些产品的公司,都建立在上一代公司和创业者的基础上。”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苹果的两位创始人乔布斯和沃兹尼克,都受到惠普的影响很深,沃兹尼克还在惠普工作过。对比之下,苹果公司在1976年创办,而中国两年后才进行改革开放,在此之前还没有私营公司存在。谷歌在1998年创办时,美国人口的30%已经可以上网,而当时只有0.2%的中国人可以上网。“早期的中国科技公司创业者,在国内找不到可以为他们提供指导的良师益友和可以学习的公司,因此只能到海外去寻找,尽他们所能去学习、模仿和借鉴。”
模仿肯定会被人诟病,也肯定会被指责。但是,通过模仿,中国创业者开始积累起如用户界面设计、网站架构和软件开发方面的经验。
李开复的观点是,如果仅仅把这些中国创业者当做模仿者和克隆者,那就没看到这些创业者成功的关键。关键在于,在产品面世后,创业者会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最终优化为最适合本地市场的形态”。比如像王兴这样的创业者,经过历练之后,成为世界级的创业者,公司也成长为数百亿美元的巨头。
这是中美创业公司的第一个区别。中国科技公司不忌讳去模仿,但会在之后迅速迭代和优化产品和商业模式。Facebook内部有句口号:“不要骄傲到不屑于模仿”,有人开玩笑说,Facebook其实更像一家中国公司。
第二个区别是,中国创业公司更加推崇精益创业的理念,更以市场和用户为导向;而硅谷科技公司则更强调使命,更加使命导向。
虽然精益创业这个词语也是从硅谷开始流行起来的,但是它真正的信奉者在中国。因为文化的原因,硅谷的创业者很容易为价值观和使命鼓舞,并且围绕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使命建立起伟大的公司,但是,崇高的价值观和使命,有时候会和市场导向冲突。
在中国,因为竞争非常激烈,创业者们会更加以市场和用户为导向,“崇高的使命或价值观并不是他们的负担,也不是他们的核心。他们的核心是用户,他们愿意让用户需求牵引公司往前走。高密度的竞争,迫使公司迭代产品、调整方案、发明新的商业模式。在模仿和借鉴司空见惯的市场上,创业者只能选择比竞争对手工作更努力,执行更到位。”
第三个区别是,硅谷公司更轻,而中国科技公司更重。
硅谷公司倾向于做轻,在李开复看来,硅谷科技公司普遍认为,“互联网的根本力量在于分享信息,消除知识鸿沟,用数字的方式连接大众。它们会建立平台,然后让实体企业处理现实世界里的工作。”
而中国科技公司则更重,这些公司不仅仅建立平台,还会建立物流配送团队、建仓库、提供和维修电动车,甚至还会补贴整个流程,通过价格战来赢得市场。
这两种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硅谷巨头们从用户的在线活动中收集数据,比如搜索内容、观看视频、点赞;中国科技公司可以根据用户在现实世界的行为来收集数据,叫了什么外卖、买了什么东西、出行选什么服务等等。
这种轻重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了数据量,比如,中国的外卖订单量是美国的10倍,移动支付额是美国的50倍,电子商务消费额是美国的2倍。“中国接地气的技术生态系统为深度学习算法提供了更多数据。”
第四个区别是,硅谷公司倾向于用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去占领全球市场,而中国科技公司更擅长本土化。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硅谷公司,不喜欢根据当地用户的习惯和偏好,对核心产品和商业模式进行调整,它们坚信,只要打造一款很好的产品就够了。这恰恰成了本土创业者的机会。中国创业者愿意根据中国用户的喜好,去迭代、改进产品。
这种区别也反映在全球市场上。中国的科技公司比如阿里巴巴、滴滴,进行全球化时,更喜欢在各个市场投资当地的玩家,通过本土公司去占领市场;而美国科技公司则更倾向于直接进入当地市场,跟当地公司竞争。
说完中美科技公司之间的这四个区别,再来看下那个问题:为什么硅谷巨头在中国基本都不成功?
很多西方人会认为,这是由于中国政府对本土企业的保护。
但是,李开复说,硅谷公司进军中国的方式才是它们在中国市场上失败的原因,“他们不投入资源,没有耐心,不给中国团队自由,让团队没有办法和中国顶尖的创业者竞争。他们认为,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中国用户销售目前已有的产品。而实际上,他们应该根据中国用户的特性和需求,针对性地调整已有的产品,或是从头打造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他们对产品本地化的抗拒,降低了产品迭代的速度,使得本地团队举步维艰。”
而且,随着本土公司的成长,在顶尖人才的招揽方面,硅谷巨头也不占上风。顶尖人才如果加入美国公司的中国团队,公司永远会把他们当作当地员工。而真正优秀的、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会选择自己创业,或者加入顶尖的中国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