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上午,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会议颁发了2016年度、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我校共获2项重大科技成就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另外,还有5项成果获二等奖,3项成果获三等奖。
省委书记李锦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3名重大科技成就奖获得者颁奖。我校陈仙辉院士获2016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谢毅院士和中电科三十八所吴剑旗研究员获2017年度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陈仙辉院士长期致力于超导材料和物理研究,在非常规超导体和功能材料的探索及其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发现的新型超导体涵盖铜氧化合物、富勒烯、铁基和有机超导体等体系,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是该领域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特别是在铁基超导体研究中在常压下突破传统超导体的麦克米兰温度极限,相关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0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荣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发展了一种新超导体合成方法,并首次获得零电阻温度43K的新型铁硒类超导体-锂铁氢氧铁硒;发展了固体离子场效应技术,在FeSe薄层中实现大范围的载流子浓度调控,获得高温超导相和观察到超导-绝缘态转变,开辟了利用固态离子导体门电压技术探索超导电性的研究方向;与合作者成功实现黑磷晶体场效应管,并证明其二维电子气系统,观察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开辟了继石墨烯之后又一个量子功能材料领域。陈仙辉院士已在《自然》(3篇)、《科学》(1篇)、《自然》子刊(16篇)和《物理评论快报》(34篇)等刊物发表SCI论文350余篇,总引用15000余次,其中单篇最高他引超过2000次,引用100次以上论文24篇。分别于2008年获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长江学者成就奖,2009年获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2009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获国际超导材料最高奖BerndT.Matthias奖,2017年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国内外重要奖励。
谢毅院士长期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研究,在纳米固体化学领域,特别是基于电、声调制的无机功能固体设计与合成这一重要前沿交叉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产生重要国际影响。特别是建立和发展了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功能固体材料的方法学,相关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超薄二维半导体的普适性制备、精细结构/缺陷结构表征及其在光/电催化及热电转换等重要能量转换应用中,为相关领域的新材料设计提供物质基础,相关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成果》;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一项基础研究的突破”,并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谢毅院士已发表包括《自然》及子刊8篇,《科学》1篇,化学顶级三大刊《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先进材料》66篇的SCI论文330多篇,被SCI引用超过20000次,个人H因子83,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分别于2002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6年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7年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重要国内奖励,并于2013年作为首位华人学者获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2014年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2017年作为首位美国以外的学者获纳米科学杰出奖等四项重要国际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