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好奇心是如何促进量子技术发展的?在昨天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伟透露,我国未来将发射更多量子卫星,形成量子卫星群,实现大容量传输,并用于深空探测。
首次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量子力学是正确的,但有些认识还有待填补。”潘建伟说,贝尔的理论提出之后,世界各国的科研小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量子力学和量子随机性经受住了相关的实验检验。但在整个测量过程当中,可能并没有办法来实施随机的选择。“仪器本身可能也会有欺骗性的信号。”
2016年8月16日,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科研人员仅用1年时间提前完成科学目标,实现了星地之间1000公里级量子纠缠、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并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榜首。此外,利用“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了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该成果标志着“墨子号”已具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为未来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光子通信将用于“深空探测”
“量子卫星作为一颗低轨卫星,无法直接覆盖整个地球。为实现高效的量子通信,我们必须发射更多的卫星,来形成一个量子卫星群。”潘建伟在谈到未来的计划时说,希望能够更好地实施全球量子通信网络,从而可以进行更高分辨率和大容量传输。潘建伟提到,希望通过全球合作,产生更好的项目,比如说,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立起一个超长的纠缠分布新项目。
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卫星总指挥王建宇此前也曾透露,我国将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采用光子通信技术,让地面接收到来自宇宙深空的信息,还将发射轨道更高的量子通信卫星,力争实现10000公里级量子通信,通信范围覆盖全中国,让星地间量子通信进入应用阶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