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一般只能看到波长为400纳米至700纳米的可见光。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红外夜视镜在晚上看到物体发出的红外光,但夜视镜有笨重和需电池等缺点,还通常不能在白天使用。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韩纲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薛天等人日前在美国《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含有特殊纳米颗粒的“眼药水”,这种纳米颗粒能与眼睛中的感光细胞结合,成为无需外界供能的“纳米天线”。它能吸收近红外光,将其转换为感光细胞可见的绿光。
动物实验显示,将这种“眼药水”注入小鼠眼睛中后,小鼠不但能感受到近红外光,还能识别发出近红外光的三角形或圆形等图案,且在白天也能识别近红外光图案,这表明“纳米天线”可与常规视觉共同工作。大约10周后,这种夜视能力消失,小鼠正常视觉没有受到影响。
韩纲表示,理论上这种“纳米天线”对人也有效,研究团队计划在狗身上开展进一步实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