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外国机构正在通过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投资于中国股票。分析师们认为,它们是受到颇具吸引力的估值诱惑,并且希望能够在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之前提前进场。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12日报道,1月份,有275家机构设立了专门的隔离账户,它们通常用于结算和保管通过这种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购买的A股股票。花旗证券主管辛迪·陈(音)表示,这一数据可以很好地说明使用这种机制的基金或机构投资者的数量。
据花旗估计,2017年,设立此类账户的机构月平均数量为108个。
据报道,这种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允许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经纪人购买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股票,而内地人则可以通过内地经纪商投资港股。2014年11月,连接香港和上海股票市场的沪港通机制开启;2016年12月,连接香港和深圳股票市场的深港通机制开通。
陈在花旗亚太投资者大会间隙表示:“机构北上投资的速度和势头正在加快。这部分归因于MSCI将接纳A股,因为主动的经理人不想等到6月才进入市场。”
报道称,MSCI指数编制者去年宣布,将从今年6月起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基准。在中国向国际投资者开放资本市场之际,这一消息受到广泛欢迎,被视为一个重要里程碑。
上周全球股市出现大幅波动,但一位分析师表示,这不会影响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即将被纳入MSCI指数的反应。他表示,所涉及的投资者主要是被动投资者,因此受波动性影响较小。
花旗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通过北上通道投资内地股票的资金总额也大幅增加。
即将被纳入MSCI指数并非吸引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唯一因素。
报道称,私人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香港市场和投资解决方案主管阿尔扬·德博尔表示:“估值在中国很有吸引力,其他地区则较低,例如在美国。此外,尽管采取了限制杠杆的举措,但中国经济仍在继续强劲增长,并且投资变得更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