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不断激发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就能在“无人区”争取领跑,牢牢把握住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
近日,31个省份机构改革方案全部“出炉”,除了大幅精简机构,不少地方也设置了一些带有特色的新机构。有媒体发现,贵州、重庆、广东等地都提出要组建专门机构,负责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工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大踏步赶上时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确认了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正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现在进行时”,也是对如何认识和抓住新机遇的清醒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
在这个机遇难得、稍纵即逝的时刻,科学家、企业家等群体的“冲锋陷阵”固然不可忽视,决策者、治理者所拿出的“火力配置”也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创新”问题,最近又特别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创新本就不存在既定路径,而是一个激发百舸争流的过程。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其发展方向和突破点就像没有道路的“无人区”。当此之时,各级领导干部尤需迅速转换到“领跑思维”,加强研判,统筹谋划,协同创新,稳步推进,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雨滴汇入山谷的具体路径是不可预测的,但它的大方向是必然的。”对于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中央已有明确要求,国家也制定了具体发展规划。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快打开视野,发现、培养、使用一批能够跟上思路、具备科学素养的干部,进而激发全社会勇闯“无人区”的原创力。如果没有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不同向度的变革性、颠覆性变化的积累,从0到1的突破就难以实现;如果不能善用海量数据资源、巨大应用需求、深厚市场潜力等优势,不能正视关键技术等短板,就难以应对“奇点”的到来;如果我们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不够多和全,冲击第一方阵的先锋梯队也将难以建功。
特别是对待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涌现的具体创新,我们更应该磨炼基于科学、放眼未来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比如有的创新也许会产生一些新问题,但如果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公共安全和生态保护,不妨保持一份“谨慎的乐观”,多看一段时间再总结。“在荒漠里再好的树苗都成活不了,在沃土里枯枝都能发芽。科技主管部门是选苗还是培育土壤呢?”一线干部做过的这个比喻相当生动,在人工智能这个前沿领域,“选苗”固然不能忽视,“培土”却更为重要。把科学思维融入工作流程,多一些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少一些拍脑袋的随意,微观创新就会自由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近代以来,我们已经多次同这样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擦肩而过。这一代人已经有资格与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这次我们不能再掉队。只争朝夕,不断激发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就能在“无人区”争取领跑,牢牢把握住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