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3月25日,宁波市及浙江省率先实施地方债柜台发行,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可通过8家试点银行在当地的营业网点及电子渠道,分别购买宁波市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和浙江省棚改专项债券。这意味着,地方债市场首次向个人及中小投资者全面开放,发行渠道进一步拓宽。
此前,出于风险识别及承受能力等因素考虑,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债投资者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人和中小投资者占比非常小。因此,央行等部门在个人投资地方债方面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如2018年,央行发布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管理办法》,以及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地方政府债券柜台业务的通知》均明确规定,个人投资者投资地方债需满足如下条件: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名下金融资产不少于300万元,并且具有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这一条件的设置,自然就把相当一部分普通群众挡在了门槛之外。
为拓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渠道,满足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需求,丰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品种,财政部在近日印发的《关于开展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工作的通知》中,允许地方债可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在本地区范围内发行。
事实上,今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适度提高赤字率,同时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00亿元。从发行的额度看确实不小,如此庞大规模的地方债如果全部由银行购买,银行资金也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将地方债销售门槛降低至100元,让普通老百姓(60.280,-0.32,-0.53%)在银行柜台也可以购买到,是一举多得之策,无论是对于地方债的发行,还是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能够缓解银行资金上的压力,腾出手来向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倾斜。过去绝大部分地方债都要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包销,随着地方债发行数量的不断上升,自然就会给银行资金安排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极易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对其信贷支持。部分地方债拿到柜台销售后,能够有效缓解银行资金压力,将会使更多资金用于满足其他领域需求。
其次,进一步拓宽了地方债券发行渠道,丰富了投资者群体,更利于监督资金使用。地方债券柜台发行,进一步拓宽了地方债券发行渠道,丰富了投资者群体,同时也有效扩大了监督范围。广大群众作为投资人,会更加关心资金使用问题,由此将督促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更加透明、合理,有利于防止资金被挪用。
再次,有利于更好满足个人和中小机构低风险投资需求,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地方政府债券素有“银边债券”之称,有地方政府的信用担保,违约风险极小,同时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收益率高于同期国债和定期储蓄。此外,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收益率还会高出1个点左右。因此在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情况下,既扩大了个人投资渠道,又能够保证获得较高的收益,有利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通过试点银行地方债发行情况可以看出,群众购买的热情非常高,表现出对地方债的青睐。但笔者认为,在地方债柜台销售火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些问题,以切实保护好广大投资人的利益。一方面,要加强专项债券项目收支预算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确保专项债券资金发挥最大效用,达到预期收益,防止出现债务风险。另一方面,督促地方落实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要求,严格地方债信用评级,及时披露债券信息,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更好地接受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监督。
除此之外,还应合理分配银行柜台发售地方债的额度,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让投资者根据自身实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投资额度,避免盲目跟风。同时,也要强化预算约束,给地方政府债务戴上“紧箍咒”,防止地方过度举债,特别是要严禁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或以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