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各项工作都逐渐步入正轨,不少人却表示,“怎么也找不回以前的状态了。”
5月18日,记者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了解到,自4月份以来,该院日均门诊量达600多人次,其中因抑郁焦虑就诊的患者占近70%。
觉得哪儿都有病毒 女孩反复洗手洗出强迫症
在医院心理咨询室,年轻女孩莉莉(患者均为化名)迟迟不敢落座,因为担心医院的椅子上有新冠病毒。
“我觉得哪儿都有病毒,什么都不敢碰。”莉莉说,疫情期间一旦从外面回到家,她就会反复地洗手、洗澡、洗衣服,甚至把手搓破。她坦言,自己也很痛苦,但就是无法控制。
“她的表现已经是强迫症了。”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专家杨勇超说,这是患者对疫情过度担忧造成的,凡事总会控制不住地往坏处想,患者无法自行从恐惧忧虑的情绪中走出来。
杨勇超表示,对于疫情存在担忧是正常的心理表现,在疫情期间留下的好的卫生习惯应该继续保持,但过度地担忧恐惧是没有必要的,甚至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开学进行时,当心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经历了“超长假期”,全国各地中小学现已陆续开学。来之不易的新学期本是好事,然而开学没几天,全国各地就有多起学生因与老师、家长发生矛盾而跳楼的悲剧发生。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杨勇超表示,疫情期间,孩子宅在家里有父母陪伴,上网课主要靠自觉,孩子整体处于放松状态。当面临复学时,从一个封闭的环境走向开放的环境,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早发现是关键,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情绪异常后,不要不当回事儿,更不要命令与责备,要和孩子平等地沟通对话,情况严重时要及早就医。”杨勇超提醒道。
觉得哪儿都有病毒 女孩反复洗手洗出强迫症
由于客观现实的变动,成年人面临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疫情过后,33岁的小刘被公司裁掉。失去了经济来源,小刘开始酗酒,原来爱攒局聚会的社交达人,现在变得封闭沉默;身体出现了疲倦、无力、心慌、头晕头痛等症状。经诊断,小刘已经到了重度抑郁的境地。
杨勇超指出,小刘这样的情况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呈现自信心下降、兴趣丧失、被动孤僻的状态,还会出现躯体不适。
“除配合药物治疗外,家人的帮助尤其重要。”杨勇超表示,家人要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适时地给予安慰和认可,和患者一起分析眼前的难题,寻找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从微小的改变开始,逐步帮助其找到自己的价值。
提醒
勿让“病耻感”耽误治疗时机
“3~5月份本就是精神疾病高发期,加上之前疫情紧张,很多人积攒下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开始集中显现。”杨勇超表示,有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身体莫名疼痛,但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应及早就医。然而很多患者由于病耻感往往不愿去精神专科医院,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杨勇超表示,身体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要怕,如果无法独自解决,要及时求助,通过专业的场所和专业的方法去战胜难题。
关键词: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