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全国人大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提高个税起征点,具体表述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对于工薪阶层而言,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公众苦高税率个税久矣。
1
如果月收入超过1万(即年收入超过12万),则税率翻倍,上涨到20%(加上各类社会保险扣除)。
目前的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并实行7级累进税制。第二档税率是10%,对应的税前月收入的上限在9800元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一档年收入低于12万元可以享受10%的税率。
如果你是一位日常爱好写作的人士,你应该知道稿费的税率也是20%(起征点为800元),如果你每年只有几千块稿费也就罢了,如果有5万元或者10万元稿费收入,那可真叫一个肉痛。
最为痛苦的是,年收入12万元居然被民间定义为“高收入人士”,当然,这一说法现在已经存在很大争议。
那么,年收入12万元真的是高收入人士吗?
在2006年,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人士被列为高收入人士,还勉强能说得过去。那个时候,像深圳的南山区(腾讯的总部所在地)诸多二手楼还没有超过每平方米1万元(现在这个地方的二手楼价每平米超过10万元早就见怪不怪),北京、上海的房价还没有今天这么惊悚,某些年轻人还在憧憬可以凑够一线城市买房的首付。
在当时,12万元之所以会被很多人误认为是高收入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在2006年出台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自行申报的标准是12万元。
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中再次提出,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是加强高收入者征管的重要举措。
2
如今,年收入12万元的人士即使是在非一线城市也不敢自称是高收入人士,中产阶层早就变成“中惨阶层”,相当一部分人的状况是:
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要不断学习,应付可能的职场危机(包括失业),或者被迫应对来自公司、单位内部新锐力量的挑战。
另一方面,老人的医疗费用以及孩子的各种学习费用其实是与日俱增的,自己的健康状况其实也不是特别理想,而收入已经处于停止增长状态。每个月收到工资单,上面扣掉的个税却依然耀眼,让人不敢直视。
▲电视剧《小别离》中,送子女出国的两对夫妻
毫不夸张地说,个税的压力其实已经影响到城市中相当一部分中高收入工薪阶层的幸福指数,他们中一部分人是行业的中坚力量。
但是,由于房贷压力、医疗压力、教育压力,根本不敢消费,而是要竭尽所能进行储蓄或者投资、投机(比如到股市里刀口舔血,买P2P产品,加杠杆买房),以便随时应对危机。
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太合理的状况,是时候给工薪阶层(包括中产)们减压,让他们少些焦虑,多些舒缓的表情,感受到生活本身的美好,感受到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的正向效应。
3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当然是一个值得点赞的方向。这可以让工薪阶层稍微缓一口气,即使减免的金额不多,但是大方向上足以显示政策的善意。
围绕个人、家庭的税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希望能够稳步推进,在提高起征点的同时,未来可以按照家庭来征税,这样就完全有可能逐步建立扣除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的完善体系,有效减轻纳税人负担。
以上种种美好愿望的实现有赖于各种数据的对接,税务系统本身的不断改造升级,决策者对于当下现状的紧迫感以及执行者超强的执行力。
中产家庭应该是本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们的负担减轻,将有力提振他们的购买力,对于相关产业的消费品升级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对于中国经济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起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