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亚当·拉辛斯基,《财富》杂志执行主编,《财富》科技头脑风暴大会总监,财富论坛联合主席。201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苹果内幕》(Inside Apple)一书作者。
出版机构: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18年3月
尽管“共享经济”已经火了好几年,但征服世间万物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来。最近这半年,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共享经济项目接踵而来,不断刷新人们对这个领域的认知。
充电宝制造商可以推出共享充电宝,雨伞制造商可以推出共享雨伞……紧接着,共享汽车、共享健身房、共享冰箱、共享购物车都来了,大有世间万物皆可共享之势。在2月27日刚刚发布的《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中,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共享经济依然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
可是共享经济模式的企业虽多,但是死得快啊,为何只见Uber、滴滴一路高歌猛进,大多数企业却死伤惨重?
共享经济到底还能走多远?也许共享经济的鼻祖Uber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看完这篇文章,你可以了解到:
共享经济企业死伤惨重,凭什么Uber能活下来?Uber的核心价值到底在哪儿?除了汽车业务, 在未来Uber还能做什么?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 200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辍学生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P2P搜索引擎,成立了一家线上打车公司Uber,由此拉开了共享经济的浪潮。
其实,真正的共享经济源头,是1997年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大学时的创业项目Scour。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宿舍中,所有安装Windows系统的电脑都在同一个网络系统当中,相互关联。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写了一种程序,可以在所有关联的电脑中自动搜索音乐和其他多媒体文件,然后再为搜索结果做好索引。于是,Scour诞生了。后来Scour由当时还在校园的卡兰尼克接手经营,并被不断发展壮大。
这是“平台”模式的雏形,利用他人的闲置资源获取自身的商业利益,后来的Uber本质上正是Scour的翻版,只不过音乐被换成了汽车。
Uber成立后,一路高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覆盖了7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城市。Uber一时风生水起,引来各路资本的竞相追逐。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从Uber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因此,Uber成为了共享经济的标杆,让共享这种理想中的乌托邦变成了现实,并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非凡业绩,估值一路攀升,成为科技公司里最大的“独角兽”,Uber成了科技、创新、共享、未来的代名词。
目前,全球估值前四的独角兽们,其中有三位是共享经济的拥趸。
但同样作为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代表,Uber所在的租车行业和Airbnb经营的房屋短租领域却在国内的发展却有了很大的差别,以至于滴滴在国内做的如火如荼,宛如明星,旁边的Airbnb却鲜有人了解。甚至多数第一批共享经济企业都已陆续倒闭,被很多人看做是在中国没有生存土壤的实证。
在思考一些共享经济问题时,偶尔会产出这样的疑问:同样是共享经济,为何在国内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没有找到正确打开的姿势?
Uber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为什么却是世界上价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估值高达700亿美元?什么才是Uber的核心价值?
Uber的三大核心价值
Uber靠的就是“突破”和“狠”。
Uber和其创始人卡兰尼克都自带光环,以面对竞争对手时的好战、无情和铁腕而闻名。他们蔑视监管机构,把出行行业搅了个底朝天……和传统的出租车公司抢生意,和政府的监管博弈,杀出利益对立方的重重包围,
数据不仅浩繁,而且影响力巨大。
首先,优步的优势在于,为了保证其服务正常运转,公司不仅收集了每位司机的驾照和保险信息,还收集了每位乘客的信用卡号码和手机号码。公司掌握相关信息,是让顾客享受高品质服务的保障(按下键,就有车出现提供服务,而且全程无需现金支付),但同时重要的是利用数据来驱动决策,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用户端还是在司机端,所有的关键决策都是通过数据来驱动的。
这些信息也是了解数百万司机和顾客的数字身份的关键。庞大的城市网络给日后uber拓展业务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