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有两座大山要跨越 倪光南院士说

2018-05-02 12:48:53 来源: 环球网

 

美国要发动一场针对中国的“科技冷战”?因中美贸易争端等事宜,最近科技自主创新成为国内各界激烈讨论的话题。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有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中国芯”路在何方?4月30日,《环球时报》记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进行了专访。早晨的咖啡馆里客人不多,年近八旬的倪光南未选择记者建议的靠窗沙发,而是选择了靠背直直的木椅。由于过去这些年的经历,有人称倪光南是“堂吉诃德”,在被记者问到怎么看这个说法时,他喝了口咖啡,笑着用纸巾擦擦嘴说:“其实我做的是咨询、支持工作,是二线的事。”

教训——“不要指望别人会卖给你核心技术”

记者:很多资料显示,中国计算机的起步并不算晚,是这样吗?

倪光南:上世纪50年代中科院计算所刚成立时,世界上能做大型计算机的只有美国、苏联等少数几个国家。当时我们的第一台电子管大型计算机是仿苏联的,加上机房、通风设施,一台计算机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非常壮观。

但是,要做比如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领域的研究时,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不够用,所以还是要用进口计算机,这就要经过出口方严格的审查,而且出口给你的计算机不会超过我们自己计算机的水平。即使买来了,外国还会派人来看着,要求必须用于规定的用途。

现在,我们的超级计算机性能指标世界第一,这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不要指望别人会卖给你核心技术。

记者:“方舟1号”算是中国芯片的起点吗?

倪光南:中国芯片设计业的起点很多,“方舟1号”算是之一吧。更早在1988年,我们计算所公司,就是联想前身,开始做专用芯片,称为ASIC(专用集成电路),是孙祖希研究员带着年轻人去新加坡CHATER公司的设计实验室研发的。五六年时间里借用别人的条件,我们后来一共研发了5个ASIC,用在汉卡、汉字打印机、微型机上,获得了成功。2000年,国务院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通常所说的18号文件,规定对软件产业征税从17%降到3%,芯片设计业视同软件产业。所以,从那以后,我们国家的芯片设计产业就快速发展起来了。芯片设计类似于软件,依赖于人类的智力,跟工业基础关系不大,我们跟国外差距不是太大。

另一方面,在芯片制造领域,资金严重不足,没人愿意把资金投入到这样一个人才稀缺、获利周期长、失败概率比较大的高风险领域,所以,芯片制造一直没有太大起色,水平很低,甚至只能称之为“尝试”,谈不上产业。

难点——“我们的软件,谁来第一个用?”

记者:您感觉掌握芯片产业核心技术最难突破的点在哪?

倪光南:毫无疑问,芯片的制造环节是我们的短板,它有些类似于传统产业,依赖工业基础。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穿着白大褂、在无尘环境里进行精密制造的场景,那是我们落后比较多的。芯片制造是个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需要国家下决心,吸收社会资金进行大投入来追赶。

同时,芯片制造跟传统产业相比也有特殊性,它的规模效益特别明显,需要大投入。比如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可以靠生产一两个零部件来生存,但芯片制造只有大企业才能活下去。

以京东方为例,它属于芯片制造业的一个分支,也是在持续投入10年后才开始盈利。华为、BAT目前都还没有介入芯片制造,即使对于这样的行业巨头,单独介入芯片制造的难度还是太大,不过,他们会以某种形式参与。

另外,“生态”建设也非常重要。芯片和操作系统构成基础,在它上面有大量软硬件构成一个体系,再发展大量应用形成对体系的支持,这就是一个“生态”。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没有过“生态”这一关,比如Wintel(Windows+Intel)体系在PC上占统治地位,但在移动领域却被苹果和安卓打败。越没人用就越无法获得应用支持,越没有应用支持就越没人用,这是个恶性循环。“生态”一旦形成,那就是既成事实,垄断就是一种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垄断者地位很难被撼动。

记者:面对制造和生态“两座大山”,中国芯片产业出路在哪?

倪光南: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研发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为什么要“市场化引导”呢?对于“生态”建设来说,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商业授权来兼容国际上比较通用的“生态”,但很多时候由不得你,比如Wintel “生态”是买不到的,幻想用Wintel很容易被人家一个“301调查”给搞掉。

那么另一条路就是先有一个市场,让这个“生态”在市场中得到良性循环:有人用,用的过程中改进,改进后有更多人用,然后更多人做应用支持促使它改进。但这条路始终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软件,谁来第一个用?

我认为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可以拿出来,这是我们加入WTO还没开放的市场。我们自己的软件,政府自己先用。中国体量大,仅政府采购的电脑,两三千万台是有的,其市场规模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这个优势利用起来,“生态”建设就可以有起色。

记者:按照您的这些设想,中国如果下定决心来追赶,需要多久才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倪光南:就芯片设计来说,本来我们跟世界领先水平并没有大的差距,而且设计并不需要太大资金投入,垄断也不是很强,只要规划好,大概三到五年就能见到很大的效果。芯片制造就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来参考了,至少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生态”建设则要看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按照难易度排序,制造要实现赶超是最难的,“生态”次之,设计相对最容易。

趋势——“眼下的热潮是好事,但不宜遍地开花”

记者: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应用领域蒸蒸日上,但有人说,外卖软件、共享单车成就不了大国地位,是这样吗?

倪光南:创新有很多种,有核心技术创新,也有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但我觉得核心技术创新是基础。模式创新看起来很成功,但它的背后需要核心技术的支撑,所以核心技术创新是不能放松的。我经常跟一些年轻的创业者聊,他们会觉得模式创新来钱比较快,但我提醒他们,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你被替代可能也会很快。

记者:“中国芯片”的话题引发一股热潮,项目融资和上马速度明显加快,您怎么看这种现象?有什么建议?

倪光南:这肯定是个很好的现象,说明从国家到企业,都开始下决心来突破了,大的方向没错。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各界的力量显得有点分散,根据经验,芯片产业需要资金集中,如果分散开发,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家都不够强。所以,我认为应该更好地整合和统筹资源,不要遍地开花,分散力量。

在国际芯片产业中,早已形成垄断寡头,后起的小企业很难生存,到最后可能成了做无用功。在需要打破垄断的时候,不能全靠市场规律,否则你就不可能进入了。我们国家本来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这个优势应该利用好。毕竟,跟芯片产业的国际寡头相比,我们的投入还是太小了。

记者: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出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世界上很多国家没有这些核心技术,不也好好的吗?

倪光南:这要看一个国家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觉得做一个网络大国就够了,那我们没必要追求什么核心技术。但我们的目标是网络强国,不走自己的核心技术之路,人家不可能让你追赶上来。

总之,有些事情,如果你觉得不可避免,那么早下决心比晚下决心要好,比如“北斗”,我们十几年前就下决心要搞,现在北斗很好用。如果早十几年下决心搞芯片制造,我们可能已经有自己的芯片,不会被人家卡脖子了。

美国要发动一场针对中国的“科技冷战”?因中美贸易争端等事宜,最近科技自主创新成为国内各界激烈讨论的话题。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有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中国芯”路在何方?4月30日,《环球时报》记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进行了专访。早晨的咖啡馆里客人不多,年近八旬的倪光南未选择记者建议的靠窗沙发,而是选择了靠背直直的木椅。由于过去这些年的经历,有人称倪光南是“堂吉诃德”,在被记者问到怎么看这个说法时,他喝了口咖啡,笑着用纸巾擦擦嘴说:“其实我做的是咨询、支持工作,是二线的事。”

教训——“不要指望别人会卖给你核心技术”

记者:很多资料显示,中国计算机的起步并不算晚,是这样吗?

倪光南:上世纪50年代中科院计算所刚成立时,世界上能做大型计算机的只有美国、苏联等少数几个国家。当时我们的第一台电子管大型计算机是仿苏联的,加上机房、通风设施,一台计算机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非常壮观。

但是,要做比如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领域的研究时,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不够用,所以还是要用进口计算机,这就要经过出口方严格的审查,而且出口给你的计算机不会超过我们自己计算机的水平。即使买来了,外国还会派人来看着,要求必须用于规定的用途。

现在,我们的超级计算机性能指标世界第一,这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不要指望别人会卖给你核心技术。

记者:“方舟1号”算是中国芯片的起点吗?

倪光南:中国芯片设计业的起点很多,“方舟1号”算是之一吧。更早在1988年,我们计算所公司,就是联想前身,开始做专用芯片,称为ASIC(专用集成电路),是孙祖希研究员带着年轻人去新加坡CHATER公司的设计实验室研发的。五六年时间里借用别人的条件,我们后来一共研发了5个ASIC,用在汉卡、汉字打印机、微型机上,获得了成功。2000年,国务院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通常所说的18号文件,规定对软件产业征税从17%降到3%,芯片设计业视同软件产业。所以,从那以后,我们国家的芯片设计产业就快速发展起来了。芯片设计类似于软件,依赖于人类的智力,跟工业基础关系不大,我们跟国外差距不是太大。

另一方面,在芯片制造领域,资金严重不足,没人愿意把资金投入到这样一个人才稀缺、获利周期长、失败概率比较大的高风险领域,所以,芯片制造一直没有太大起色,水平很低,甚至只能称之为“尝试”,谈不上产业。

难点——“我们的软件,谁来第一个用?”

记者:您感觉掌握芯片产业核心技术最难突破的点在哪?

倪光南:毫无疑问,芯片的制造环节是我们的短板,它有些类似于传统产业,依赖工业基础。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穿着白大褂、在无尘环境里进行精密制造的场景,那是我们落后比较多的。芯片制造是个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需要国家下决心,吸收社会资金进行大投入来追赶。

同时,芯片制造跟传统产业相比也有特殊性,它的规模效益特别明显,需要大投入。比如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可以靠生产一两个零部件来生存,但芯片制造只有大企业才能活下去。

以京东方为例,它属于芯片制造业的一个分支,也是在持续投入10年后才开始盈利。华为、BAT目前都还没有介入芯片制造,即使对于这样的行业巨头,单独介入芯片制造的难度还是太大,不过,他们会以某种形式参与。

另外,“生态”建设也非常重要。芯片和操作系统构成基础,在它上面有大量软硬件构成一个体系,再发展大量应用形成对体系的支持,这就是一个“生态”。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没有过“生态”这一关,比如Wintel(Windows+Intel)体系在PC上占统治地位,但在移动领域却被苹果和安卓打败。越没人用就越无法获得应用支持,越没有应用支持就越没人用,这是个恶性循环。“生态”一旦形成,那就是既成事实,垄断就是一种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垄断者地位很难被撼动。

记者:面对制造和生态“两座大山”,中国芯片产业出路在哪?

倪光南: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研发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为什么要“市场化引导”呢?对于“生态”建设来说,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商业授权来兼容国际上比较通用的“生态”,但很多时候由不得你,比如Wintel “生态”是买不到的,幻想用Wintel很容易被人家一个“301调查”给搞掉。

那么另一条路就是先有一个市场,让这个“生态”在市场中得到良性循环:有人用,用的过程中改进,改进后有更多人用,然后更多人做应用支持促使它改进。但这条路始终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软件,谁来第一个用?

我认为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可以拿出来,这是我们加入WTO还没开放的市场。我们自己的软件,政府自己先用。中国体量大,仅政府采购的电脑,两三千万台是有的,其市场规模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这个优势利用起来,“生态”建设就可以有起色。

记者:按照您的这些设想,中国如果下定决心来追赶,需要多久才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倪光南:就芯片设计来说,本来我们跟世界领先水平并没有大的差距,而且设计并不需要太大资金投入,垄断也不是很强,只要规划好,大概三到五年就能见到很大的效果。芯片制造就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来参考了,至少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生态”建设则要看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按照难易度排序,制造要实现赶超是最难的,“生态”次之,设计相对最容易。

趋势——“眼下的热潮是好事,但不宜遍地开花”

记者: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应用领域蒸蒸日上,但有人说,外卖软件、共享单车成就不了大国地位,是这样吗?

倪光南:创新有很多种,有核心技术创新,也有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但我觉得核心技术创新是基础。模式创新看起来很成功,但它的背后需要核心技术的支撑,所以核心技术创新是不能放松的。我经常跟一些年轻的创业者聊,他们会觉得模式创新来钱比较快,但我提醒他们,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你被替代可能也会很快。

记者:“中国芯片”的话题引发一股热潮,项目融资和上马速度明显加快,您怎么看这种现象?有什么建议?

倪光南:这肯定是个很好的现象,说明从国家到企业,都开始下决心来突破了,大的方向没错。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各界的力量显得有点分散,根据经验,芯片产业需要资金集中,如果分散开发,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家都不够强。所以,我认为应该更好地整合和统筹资源,不要遍地开花,分散力量。

在国际芯片产业中,早已形成垄断寡头,后起的小企业很难生存,到最后可能成了做无用功。在需要打破垄断的时候,不能全靠市场规律,否则你就不可能进入了。我们国家本来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这个优势应该利用好。毕竟,跟芯片产业的国际寡头相比,我们的投入还是太小了。

记者: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出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世界上很多国家没有这些核心技术,不也好好的吗?

倪光南:这要看一个国家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觉得做一个网络大国就够了,那我们没必要追求什么核心技术。但我们的目标是网络强国,不走自己的核心技术之路,人家不可能让你追赶上来。  总之,有些事情,如果你觉得不可避免,那么下决心比晚下要好,比如“北斗”,我们十几年前就下决心要搞,现在北斗很好用。如果早十几年下决心搞芯片制造,我们可能已经有自己的芯片,不会被人家卡脖子了。

美国要发动一场针对中国的“科技冷战”?因中美贸易争端等事宜,最近科技自主创新成为国内各界激烈讨论的话题。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有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中国芯”路在何方?4月30日,记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进行了专访。早晨的咖啡馆里客人不多,年近八旬的倪光南未选择记者建议的靠窗沙发,而是选择了靠背直直的木椅。由于过去这些年的经历,有人称倪光南是“堂吉诃德”,在被记者问到怎么看这个说法时,他喝了口咖啡,笑着用纸巾擦擦嘴说:“其实我做的是咨询、支持工作,是二线的事。”

教训——“不要指望别人会卖给你核心技术”

记者:很多资料显示,中国计算机的起步并不算晚,是这样吗?

倪光南:上世纪50年代中科院计算所刚成立时,世界上能做大型计算机的只有美国、苏联等少数几个国家。当时我们的第一台电子管大型计算机是仿苏联的,加上机房、通风设施,一台计算机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非常壮观。

但是,要做比如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领域的研究时,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不够用,所以还是要用进口计算机,这就要经过出口方严格的审查,而且出口给你的计算机不会超过我们自己计算机的水平。即使买来了,外国还会派人来看着,要求必须用于规定的用途。

现在,我们的超级计算机性能指标世界第一,这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不要指望别人会卖给你核心技术。

记者:“方舟1号”算是中国芯片的起点吗?

倪光南:中国芯片设计业的起点很多,“方舟1号”算是之一吧。更早在1988年,我们计算所公司,就是联想前身,开始做专用芯片,称为ASIC(专用集成电路),是孙祖希研究员带着年轻人去新加坡CHATER公司的设计实验室研发的。五六年时间里借用别人的条件,我们后来一共研发了5个ASIC,用在汉卡、汉字打印机、微型机上,获得了成功。2000年,国务院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通常所说的18号文件,规定对软件产业征税从17%降到3%,芯片设计业视同软件产业。所以,从那以后,我们国家的芯片设计产业就快速发展起来了。芯片设计类似于软件,依赖于人类的智力,跟工业基础关系不大,我们跟国外差距不是太大。

另一方面,在芯片制造领域,资金严重不足,没人愿意把资金投入到这样一个人才稀缺、获利周期长、失败概率比较大的高风险领域,所以,芯片制造一直没有太大起色,水平很低,甚至只能称之为“尝试”,谈不上产业。

难点——“我们的软件,谁来第一个用?”

记者:您感觉掌握芯片产业核心技术最难突破的点在哪?

倪光南:毫无疑问,芯片的制造环节是我们的短板,它有些类似于传统产业,依赖工业基础。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穿着白大褂、在无尘环境里进行精密制造的场景,那是我们落后比较多的。芯片制造是个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需要国家下决心,吸收社会资金进行大投入来追赶。

同时,芯片制造跟传统产业相比也有特殊性,它的规模效益特别明显,需要大投入。比如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可以靠生产一两个零部件来生存,但芯片制造只有大企业才能活下去。

以京东方为例,它属于芯片制造业的一个分支,也是在持续投入10年后才开始盈利。华为、BAT目前都还没有介入芯片制造,即使对于这样的行业巨头,单独介入芯片制造的难度还是太大,不过,他们会以某种形式参与。

另外,“生态”建设也非常重要。芯片和操作系统构成基础,在它上面有大量软硬件构成一个体系,再发展大量应用形成对体系的支持,这就是一个“生态”。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没有过“生态”这一关,比如Wintel(Windows+Intel)体系在PC上占统治地位,但在移动领域却被苹果和安卓打败。越没人用就越无法获得应用支持,越没有应用支持就越没人用,这是个恶性循环。“生态”一旦形成,那就是既成事实,垄断就是一种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垄断者地位很难被撼动。

记者:面对制造和生态“两座大山”,中国芯片产业出路在哪?

倪光南: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研发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为什么要“市场化引导”呢?对于“生态”建设来说,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商业授权来兼容国际上比较通用的“生态”,但很多时候由不得你,比如Wintel “生态”是买不到的,幻想用Wintel很容易被人家一个“301调查”给搞掉。

那么另一条路就是先有一个市场,让这个“生态”在市场中得到良性循环:有人用,用的过程中改进,改进后有更多人用,然后更多人做应用支持促使它改进。但这条路始终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软件,谁来第一个用?

我认为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可以拿出来,这是我们加入WTO还没开放的市场。我们自己的软件,政府自己先用。中国体量大,仅政府采购的电脑,两三千万台是有的,其市场规模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这个优势利用起来,“生态”建设就可以有起色。

记者:按照您的这些设想,中国如果下定决心来追赶,需要多久才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倪光南:就芯片设计来说,本来我们跟世界领先水平并没有大的差距,而且设计并不需要太大资金投入,垄断也不是很强,只要规划好,大概三到五年就能见到很大的效果。芯片制造就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来参考了,至少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生态”建设则要看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按照难易度排序,制造要实现赶超是最难的,“生态”次之,设计相对最容易。

趋势——“眼下的热潮是好事,但不宜遍地开花”

记者: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应用领域蒸蒸日上,但有人说,外卖软件、共享单车成就不了大国地位,是这样吗?

倪光南:创新有很多种,有核心技术创新,也有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但我觉得核心技术创新是基础。模式创新看起来很成功,但它的背后需要核心技术的支撑,所以核心技术创新是不能放松的。我经常跟一些年轻的创业者聊,他们会觉得模式创新来钱比较快,但我提醒他们,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你被替代可能也会很快。

记者:“中国芯片”的话题引发一股热潮,项目融资和上马速度明显加快,您怎么看这种现象?有什么建议?

倪光南:这肯定是个很好的现象,说明从国家到企业,都开始下决心来突破了,大的方向没错。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各界的力量显得有点分散,根据经验,芯片产业需要资金集中,如果分散开发,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家都不够强。所以,我认为应该更好地整合和统筹资源,不要遍地开花,分散力量。

在国际芯片产业中,早已形成垄断寡头,后起的小企业很难生存,到最后可能成了做无用功。在需要打破垄断的时候,不能全靠市场规律,否则你就不可能进入了。我们国家本来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这个优势应该利用好。毕竟,跟芯片产业的国际寡头相比,我们的投入还是太小了。

记者: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出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世界上很多国家没有这些核心技术,不也好好的吗?

倪光南:这要看一个国家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觉得做一个网络大国就够了,那我们没必要追求什么核心技术。但我们的目标是网络强国,不走自己的核心技术之路,人家不可能让你追赶上来。

总之,有些事情,如果你觉得不可避免,那么早下决心比晚下决心要好,比如“北斗”,我们十几年前就下决心要搞,现在北斗很好用。如果早十几年下决心搞芯片制造,我们可能已经有自己的芯片,不会被人家卡脖子了。

关键词: 中国芯有两座大山要跨越

精选 导读

台风“黑格比”对我国近海的影响趋于结束,中央气象台停止对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已于昨天(5日)晚上11点钟由热带风暴级减弱为热带低压,并于今天(6日)凌晨3点钟前后在朝鲜黄海南

发布时间: 2020-08-06 14:46
要闻   2020-08-06

河北公布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日前,经河北省招生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确定了今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各批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7月23日0时,考生可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

发布时间: 2020-07-23 10:48
要闻   2020-07-23

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中国国家电影局16日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称,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

发布时间: 2020-07-17 10:05
要闻   2020-07-17

黄河正式进入汛期,小浪底水库已按照要求降至汛限水位以下运

记者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了解到,自7月1日起,黄河正式进入汛期,小浪底水库已按照要求降至汛限水位以下运行。据介绍,黄

发布时间: 2020-07-16 14:33
要闻   2020-07-16

司法部2日发布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

司法部2日发布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明确客观题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28日至8月12日,考试时间为10月31日、11月1日;主观题

发布时间: 2020-07-03 11:51
要闻   2020-07-03

热点 推荐

运营超过三千天 国产二次元手游《血族》如何赢得用户?

从《原神》这条鲶鱼入场开始,二次元游戏市场仿佛进入了一个硬碰硬的时代。无论是拥有开放游戏世界设定的《鸣潮》、《明日方舟:终末地》,

发布时间: 2022-10-13 14:14
财经   2022-10-13

抖音双11好物节玩法攻略详细解读来了!

双十一即将到来,抖音电商商家们的准备也愈加火热。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搞清双十一平台规则,拥抱每年大促节点的变与不变,才能提前做好谋

发布时间: 2022-10-13 12:30
财经   2022-10-13

北京人寿护航“京彩未来”:从“首善客服体系”构建,看消保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之于邦,好比保险消费者之于保险业。作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保险业只有坚守本源、优化服务,才能可持续实现高质量发

发布时间: 2022-10-13 11:06
财经   2022-10-13

炼石航空:硬核科技守望航空产业 订单反转铸就二次腾飞底气

【摘要】:炼石航空已构建了从高温合金、单晶叶片、航空零部件、航空发动机到大型无人机整机的全产业链体系。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于子公司加德

发布时间: 2022-10-13 10:40
财经   2022-10-13

“减速机”小巨人科峰传动:坚持科技创新为中国制造“加速”

一家在黄冈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如何经历非凡十年的发展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行星齿轮减速机生产商?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在湖北黄冈产业园里

发布时间: 2022-10-12 16:06
财经   2022-10-12

英国又来一只黑天鹅,特拉斯减税政策急转弯

「英国实施减税,英镑惨遭抛售」是外汇圈近期津津乐道的事件,英国新任首相 特拉斯在竞选时就主张减税,上任后也将「经济成长」订为国家的

发布时间: 2022-10-12 13:44
财经   2022-10-12

抖音双11好物节玩法攻略详细解读来了!

双十一即将到来,抖音电商商家们的准备也愈加火热。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搞清双十一平台规则,拥抱每年大促节点的变与不变,才能提前做好谋

发布时间: 2022-10-11 22:08
财经   2022-10-11

“质”在必得!美的连续23年开展质量月活动

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转型之要。我国每年9月都会举办全国质量月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企业积极参与。作为第四届

发布时间: 2022-10-10 15:30
财经   2022-10-10

习创能源:引领新能源科技未来,实现个人收益环保双丰收

伴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涌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着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双碳目标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共同的价值追求。2030年,碳达峰,

发布时间: 2022-10-09 17:12
财经   2022-10-09

香港漫画教父黄玉郎拖欠员工工资 公司屡次违法失信被诉

号称香港漫画教父的黄玉郎,作为香港第一大漫画出版集团玉郎集团(今文化传信)、玉皇朝创办人,谁能想到,他竟然恶意拖欠员工工资,而且黄

发布时间: 2022-10-08 19:59
财经   2022-10-08

重阳节不脱节 大家保险跨界开心麻花推出《星球不独行》微电

10月4日,重阳节恰逢国庆假期,为了呼吁更多年轻人关注老年人内心需求,大家保险集团延续去年重阳节,不脱节主题,跨界喜剧流量IP开心麻花

发布时间: 2022-10-08 14:00
财经   2022-10-08

国际会计师公会AIA的全球视野和中国实践

1989年,英国《公司法》及《欧盟第8号公司法指令》制定了法定审计规则,AIA成为了对公司进行审计的法定资格认证机构,英国法律赋予了国际会

发布时间: 2022-10-08 10:43
财经   2022-10-08

浓缩乳行业白皮书在京发布,提纯乳备受追捧

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

发布时间: 2022-09-30 16:44
财经   2022-09-30

国际铂金协会(PGI)携手CRD克徕帝举办海獭先生JioJio Friend

(中国,长沙)2022年9月29日,国际铂金协会(PGI®)携手知名IP海獭先生JioJio和国内专业钻石品牌CRD克徕帝于长沙开启2022年第四站海獭

发布时间: 2022-09-30 13:24
财经   2022-09-30

虎扑X大象携手联合发行:超级巨星“孙兴慜”系列数字藏品!

本次虎扑体育携手大象数藏联合发行:21-22赛季英超金靴得主韩国球星「孙兴慜」系列数字藏品。双方合作共同打造树立数字藏品标杆意义的超级

发布时间: 2022-09-30 11:23
财经   2022-09-30

虎扑X大象携手联合发行:聚焦垂直领域,树立行业标杆!

本次虎扑体育携手大象数藏联合发行:21-22赛季英超金靴得主韩国球星「孙兴慜」系列数字藏品。双方合作共同打造树立数字藏品标杆意义的超级

发布时间: 2022-09-30 11:22
财经   2022-09-30

以太币改变算法,会好转吗

以太币於今年9月中旬修改了计算方式,将原先的挖矿机制PoW(工作量证明机制)转为PoS(权益证明机制),也宣告了矿卡挖以太币的时代过去,改用

发布时间: 2022-09-29 15:27
财经   2022-09-29

民生消保与您同行,用心守护您的财富

滴滴滴!一辆外形五彩缤纷,内里干货满满满载宣传手册的主题宣教车驶入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民生银行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开始啦!小喇叭响起来,

发布时间: 2022-09-29 14:34
财经   2022-09-29

薪宝科技出席即时配送年度盛典,与达达、饿了么、美团等共创

近日,2022中国同城即时物流行业峰会启幕,薪宝科技受邀出席会议,其创始人兼CEO刘树兵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圆桌对话,与美团、饿了么、达达等

发布时间: 2022-09-29 12:00
财经   2022-09-29

平安租赁开展“平安守护者,我们在行动”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

2022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的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

发布时间: 2022-09-29 11:33
财经   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