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大会昨天(22日)开幕,大会以“数字赋能与教育创新”为主题,围绕推进北京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等展开研讨,并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和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规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次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明确了智慧校园的基本内涵、层次架构、主要内容和配置标准。
《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明确,北京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内容包含智能环境、应用融合创新、学校教育数据及应用、数字素养与技能等9个部分内容,并提出三至五年内实现85%的中小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要求的总体目标,遴选出100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教育信息化处处长 张宪国: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大数据的评价和科学的管理来进行一些应用的探索,来助力我们教育教学的管理的科学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规划的发布将指导我们各个行政部门,还有学校来加强机制建设。
据介绍,北京市今年将遴选出40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目前,北京高校、中小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等近3000个单位实现了100%接通互联网。其中,千兆以上带宽入校占比超过70%,无线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
数字化赋能提质 构建育人新场景
在北京,随着数字化教学条件的不断转型升级,也催生出更多的教育数字化应用新场景。
这是北京史家小学的一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课程精选了近百组贯穿中华历史的文化遗产,以“活起来的数字文物”为载体,基于校园智能交互屏幕构建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课堂,为学生提供基于博物馆资源的人文素养建构课程。
北京市史家小学学生 王国熙:从文物可以看出来,当时古代人他生活劳动是什么样子的,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
北京市史家小学思政教师 王丹:将博物馆的文物通过数字化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挖掘其中的一些育人价值,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老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指导学生们绘制校园平面图,并实现多人同时绘图。不仅使任务完成更加高效,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副校长 张育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了过去固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精准化智能化手段 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在北京,精准教学实践和智能化学情诊断分析,正在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去年建起了AI听说课堂,将普通教室向智能互动语音教室转换,借助学生人手一个的智能语音答题器和教学大屏,可以实现全班人机互动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听说能力辅导。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英语老师 杨莹:比如朗读,它会根据学生的发音,及时标注他失误的地方,集中练习和纠正。老师也可以进行个性化、精准化的辅导,及时调整方法策略和目标。
同时,学校引入AI作业分析系统,有效提升学情分析效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科学依据,也助力了分层教学、个性化反馈、定制化作业等需求。
在操场上,借助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新技术,不仅可以实时对学生运动表现给予精准点评与建议,还会在学生心率异常时及时示警,确保学生运动安全等,满足师生在日常教学、体育测试、体质检测等多元场景应用需求。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学生 张嘉豪:可以在这些设备上一目了然看到自己的成绩,老师通过对这个屏幕上这些动作的讲解,也让我在一些小细节上可以改正。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体育老师 满志元:这样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转向学生的技术动作,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与老师的教学质量。
编辑:郑雪梅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