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教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救治。
惠州海事局的宣讲员讲解水上交通安全知识。
(资料图片)
夏日将至,天气逐渐转热,溺水事故进入危险期和高发期。惠州河道密集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大小河流923条、总长约6408公里。水系发达的惠州还是个教育大市,拥有中小学生近90万人,防溺水的任务艰巨。近年来,惠州压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学校宣教责任和家庭监护责任,坚持堵与疏相结合、盯人与盯水域相结合,补齐社会力量的“短板”,加快构建联防联治“防溺水安全网”。
体验式教育
培养自救施救技能
4月26日,惠州举行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会议,对做好防范学生溺水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惠州防溺水安全体验式宣讲进校园活动同步启动。案例警示、急救培训、自救施救演练……当天,惠州市教育局联合惠州市海事局、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惠州市红十字会、飞飞实验室、惠州市知行学校,开展了八个模块的安全教育宣讲。
“一旦发现同学溺水,可以从身边找找施救的物品,比如书包、竹竿、木块……”在防溺水基地,惠州市心连心公益协会党支部书记、战旗救捞队队长赵喜昌通过情境演示介绍溺水施救技巧。在科普区,惠州市海事局工作人员一对一讲解穿救生衣的要领;在急救培训区,惠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把手传授心肺复苏方法;在游戏区和实验区,惠州市校园安全协会志愿者、飞飞实验室的老师,通过有趣的游戏和实验科普安全知识。
随着气温升高,加上“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易发期。为了织牢织密防溺水安全网,惠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压紧压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学校宣教责任和家庭监护责任,以“预防、综治、疏导、救援”为抓手,全力以赴落实教育宣传全覆盖、排查整改全闭环、联防联治全链条。
为了将安全教育落在细处、落到实处,惠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每天放学前、放假前要对学生开展一次防溺水安全教育;每周五放学前开展一次防溺水警示教育;每月组织一次防溺水主题班会课;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防溺水教育动员大会。同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建立落实“一生一师”包保教育责任制,同时联合村镇相关负责人加强关爱帮扶,防范溺水事故发生。
防溺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惠州市教育局呼吁全社会特别是户外或涉水活动社会群体,共同关爱和守护孩子安全,发现不安全水域拨打12345举报,发现有孩子在不安全地方或做不安全事情(如玩水、游泳等),及时提醒、劝离或报警。
主动排查
公布隐患点和高危水域
此前,惠州市教育局向全市家长发起了关于中小学生(幼儿)预防溺水的调查问卷,近43万人参与。数据显示,98%的家长收到了学校发放的《预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近八成的家长会经常提醒孩子要注意防溺水。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多数家长称,了解溺水事故的特点、救护知识等,并且会严令禁止孩子去野外水域游泳。
“真正要担心的还是少数,比如在暑假经常去的游泳场所这个问答中,有将近1万人选择了东江、附近水库、河流等野外水域。”惠州市教育局安保科相关负责人说,野外水域一直是溺水的高危区域。综合考虑到惠州庞大的学生基数,这类家长的数量可能还会更多。因此,孩子走出校门后的节假日和暑假,预防溺水的形势更为严峻和紧迫。
远离危险水域是预防溺水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惠州教育系统积极会同公安、水利、住建、应急、气象等部门,加强对海滨、山塘、水库、江河湖泊等重点区域排查。记者从惠州市教育局获悉,目前全市已排查和绘制1493处溺水安全隐患点和50处溺水高危水域,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加强巡防管理,落实防护措施。
防范学生溺水,既要“堵”还要“疏”。惠州市教育局提出,各地、各学校结合课后服务,统筹利用社会游泳资源,面向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游泳教育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确保学生正确掌握自救方法。2018年起,惠阳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区中小学游泳课培训,对全区五年级在校学生进行培训。游泳课培训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组织、社会服务、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分阶段、分片区、循序渐进确定培训方式、对象及目标。
由于溺水事件多发生在假期,惠州市教育局建议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居)委、学校科学增设游泳场所,加强安全人员配备,免费或低价收费向辖区内未成年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安全、便利、规范的亲水环境。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谢志清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