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作家陈光炅在音乐情景剧《幸福之光》中。陈芳斌摄
5月21日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的舞台上,聚光灯打在一位“70后”的中年人身上。白色西装穿得笔直挺立,手中拄着一根拐杖,诵读剧本时声音低沉而有力量,他就是成都市盲人作家陈光炅。
30岁以前,陈光炅只是一位普通人。毕业后,他曾进入一家工厂做机械制造相关工作,90年代末工厂破产,但他还是积极地谋划未来:想通过专升本和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律师。
(相关资料图)
29岁,正当陈光炅踌躇满志开启法学课程的学习时,因眼部不适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视网膜疾病,最终会完全失明。
当听到这一消息时,仿佛一个晴天霹雳,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的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着探索欲望,怎么会接受失明的事实?
他开始沉沦,把自己关起来,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但是他的母亲、社区刘书记和志愿者一直尝试去引导他走出来。
史铁生在他的散文集《我与地坛》中描述了自己双腿瘫痪之后,沉醉在自己的痛苦之中,忽略了最亲的人——自己母亲承受的痛苦还要更多。
陈光炅那时的感受也如这般真切,“很多时候自己母亲就像这部剧里阿火的母亲一样,反而是觉得她没有把我照顾好。”
陈光炅失明后,成都市成华区圣灯社区工作人员李东明向他介绍残联针对盲人开展的各种技能培训项目,想让他学习盲人按摩,但是他不想做按摩。后来,陈光炅参加了成都市残联专门针对盲人开设的电脑培训班,当他在网上与很多盲人网友接触,此时此刻才觉得有人与他心意相通。
陈光炅尝试写作也是来源于网友的鼓舞,“既然你不想做按摩,你又喜欢写东西,为什么不尝试写作呢?”
也许盲人群体以及很多的障碍群体就像在隐秘角落里的野草一样,顽强生长却又不为人知,如何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故事,正是陈光炅想做的一件事。
世界用痛苦亲吻了他一下,让他重新思考命运、思考人生。
只有盲人才能深刻理解他们这一群体,要理解他们的生活,他就要去寻找更多的这样的人,寻找更多他们的故事,积累足够的素材,通过写作,让更多的人看见他们。
2007年,陈光炅到广州开了一家按摩店,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更多盲人。两年后回到成都,根据自身的经历和见闻,陈光炅开始进行创作,他将其命名为《奇迹天地》。结果出乎意料,小说推出后得到大量读者的好评,平台编辑也主动联系他。
继《奇迹天地》之后,陈光炅又陆续创作了《逆天指》《新羽翎》《鸳鸯错谱》3部小说,累计超过400万字,多次获得大奖。
除了写作,参加马拉松赛事也是他近些年来的新尝试。在楼下邻居段雁苓和其他朋友的陪伴下,几年下来,陈光炅参与了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30多场,足迹遍布北京、成都、遂宁、南充等地,奖牌挂满了家里的墙壁。
在他看来,一直写作、一直奔跑、一直向前,就是到达心中光明的途径。
情景剧结束后,他勉励参演的视碍孩子以及其他障碍的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去走,只要迈出了这一步,那么一定会有收获。不论怎样,我们都要努力、勇敢地往前走,总会看到光明的,这个光明当然是指心中的光明。”
“一切的挫折只是庆典上燃放的烟火,是为了将生命点缀出更耀眼的光芒。”在这座有爱的城市里,无数像陈光炅一样的人,无数星星点点的光,既照亮了自己,也擎着精神上的火炬,给身在黑暗中的人指引方向,一起朝着幸福之光奔赴。(赵祖乐、实习生陈芳斌)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