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学生们在表演甲骨文广播体操
跟着节拍,让甲骨文“动”起来
甲骨文,千秋岁,延绵不绝,至今如曙。近日,安阳师范学院原创的甲骨文广播体操以肢体演绎甲骨文,让枯燥的甲骨文“活”了起来,让看似“高冷”的甲骨文“飞入寻常百姓家”。
右手向上,左手向下,两腿分开,这是甲骨文的“走”字……5月30日,在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学生用肢体为甲骨文作出生动的注脚。
“此前,我对甲骨文了解不多,通过练习甲骨文广播体操,燃起了我对甲骨文字的热爱之火,并且认识了更多的甲骨文。”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大四学生董梦洁笑着说。她的同伴赵星月告诉记者:“甲骨文体操让我感受到了甲骨文与肢体结合的奇妙,认识到了甲骨文的魅力,也带动了身边的朋友了解甲骨文、学习甲骨文、爱上甲骨文。”
谈起甲骨文广播体操的创作契机,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教师、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助理实验员龚慕凡告诉记者,甲骨文的象形字具有流畅的线条美。身为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她萌发了在甲骨文中提炼乐舞形态的想法。经过对甲骨文“书画同源”特征的挖掘,结合人体肢体表现形式,她挑出40个甲骨文字,确定了最初的模板。有了模板,如何更好地将这些文字演绎出来,如何让甲骨文的演绎形式让大众更容易学、更喜欢学,兼具文化性与艺术性?身为“80后”的龚慕凡想到了小时候的广播体操。
“你看,甲骨文中的‘大’‘舞’字形开阔,很适合伸展运动,‘射’‘水’就很适合扩胸运动,‘祝’的字形适合体转运动……”龚慕凡说,“通过实操筛选后,最终确定了9节内容、19个甲骨文字,每一节内容演绎四五个甲骨文字。在选定文字时,我们不仅要考虑甲骨文字形与身体的契合度,还要考虑部分甲骨文的字义。同时,在具体动作的设置上,我们参考相关广播体操和健美操的表现方式,将古文字、音乐、舞蹈、体育等多学科融合创新开发,通过广播体操的形式给古老的甲骨文字赋予新的生命力,从而使之兼具文化性、趣味性、训练性。”
“为了更好地展现这套甲骨文广播体操,我们挑选了100名学生进行学习,再通过他们的实际感受进行细节修改。他们对此也很有兴趣,大约一个星期后就能很好地进行展演了。”龚慕凡笑着说,“通过练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甲骨文知识,还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一举多得。”
据了解,为更好地推广该套广播体操,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相关人员还专门进行了“FIRSTBEAT训练负荷监控”实验。实验数据表明,甲骨文广播体操训练成果达到国家标准,可以进行下一步推广 。
“下一步,我们将走进中小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甲骨文的魅力,让甲骨文不再‘高冷’,而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我们还会录制讲解视频,让更多人认识甲骨文的魅力,让甲骨文‘动’起来,使甲骨文绝学不绝、冷门不冷。”龚慕凡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