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时间6月7日17:00,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率先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源自于一颗质量高达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的化学遗迹,证明了这类宇宙中最古老恒星的存在,也刷新了人们对第一代恒星质量分布的认知。
第一代恒星给宇宙带来第一缕曙光,是终结黑暗时代的起始点,主导着早期宇宙化学增丰过程和演化历史。理论预言第一代恒星的寿命极短,只存在于高红移的宇宙之中,因此直接观测到第一代恒星的难度极大。长期以来,银河系考古领域一直致力于通过贫金属星来研究第一代恒星,部分极贫金属星(金属含量低于太阳的百分之一)可能诞生于第一代恒星终结时形成的气体云,其化学丰度完整保留了第一代恒星演化产物的特征,从而使我们能够利用这些“活化石”揭示第一代恒星的演化历史。
理论研究表明第一代恒星的质量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数百倍,但人们一直未能从观测上发现相关证据。此次,我国天文学家的研究从观测上证实了第一代恒星的质量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数百倍,对研究第一代恒星的初始质量函数意义重大,并将对元素起源、宇宙早期的恒星形成和星系化学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那宇宙中最古老恒星遗迹是如何被发现的,为什么是“意外之喜”?和论文作者一起一探究竟!(记者宋雅娟 肖春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