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广州市快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是全国省会城市首部快递行业地方性法规。《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推动广州市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就相关问题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条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有特色的规定?
法工委负责人:《条例》共八章、五十一条,对快递业发展的保障促进、经营主体和快递服务、快递安全、数字快递和绿色发展以及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等内容进行了规范。《条例》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有效管用原则,主要有以下特色规定:一是规定将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从源头上解决快递末端设施建设难问题;二是规定快递企业使用智能快件箱或快递服务站投递的应征得收件人同意,在快递运单中为寄件人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快递服务选择;三是规定快递企业对快递运单中个人敏感信息采取去标识化等保护措施,从业人员离职时清除所掌握的用户个人信息;四是规定快递企业应当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驾驶员在行驶时应当佩戴安全头盔、不得搭载他人和在厢体外部装载货物等安全驾驶义务;五是规定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经营者加强系统互联和业务联动,推动电商融合发展;六是规定快递企业结合道路交通通行情况、劳动强度等因素科学确定派件数量和时间,避免快件派送多拉快跑现象。
记者:《条例》在快递基础设施保障、快递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促进措施?
法工委负责人:为推动广州市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条例》作了以下规定:一是从规划层面解决快递基础设施落地难问题。规定本市交通专项规划统筹快件大型集散、分拣等快递基础设施用地的需要,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快递基础设施用地申请纳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二是将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保障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的空间需求;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许可的设置要求和建设时序进行建设,并按照规定予以移交。
记者:《条例》在建立健全快递运输保障机制、加强快递服务车辆规范管理方面有哪些规定?
法工委负责人:《条例》结合广州市快递运输的实际情况,重点作了以下规定:一是要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商业楼宇等物业服务人应当为快递企业上门服务提供车辆通行、临时停靠等便利。二是要求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对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的行驶时速、装载质量、车厢规格、车身标识、行驶区域、禁行路段等作出规定,实行统一编号和标识管理。三是要求快递企业建立快递服务车辆管理档案,采取措施监督驾驶员安全行驶。四是要求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驾驶员应当依法取得驾驶资格证,行驶时应当佩戴安全头盔,不得搭载他人,不得在厢体外部装载货物等。
记者:为规范快递服务行为,推动快递业健康发展,《条例》对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提出了哪些规范要求?
法工委负责人:《条例》对快递服务作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规定:一是规范经营主体。经营快递业务应当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经备案的快递末端网点应当在经营场所履行公示义务。二是规范作业流程。禁止抛扔、踩踏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快件损毁,使用智能快件箱等方式投递的应当事先征得收件人的同意。三是提供服务选择。快递企业应当在快递运单或者网络订单应用程序中为寄件人提供投递时间、投递方式等个性化、差异化的快递服务选择。四是加强统一管理。快递企业对分公司、加盟企业和末端网点在业务流程、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快件跟踪查询和投诉处理服务。
记者:快递安全不容忽视,大数据时代如何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快递企业网络数据安全,《条例》有哪些规定?
法工委负责人:《条例》作了以下规定:一是要求快递企业依法建立并执行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安全检查制度,确保寄递安全。二是规定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出售、泄露或者非法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三是要求快递企业应当对快递运单中个人敏感信息采取去标识化等保护措施,在停止经营时主动删除用户个人信息。四是要求快递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风险监测。
记者:《条例》在保障快递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方面有哪些规定?
法工委负责人:为切实保护快递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条例》重点作了以下规定:一是规范用工形式。快递企业应当依法与已建立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为之参加社会保险。二是科学建立薪酬考核制度。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科学确定派件数量和时间。三是针对快递从业人员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快递企业建立针对高温、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快件延迟收派等作业制度,及时发放高温津贴。四是发挥工会组织和劳动监察作用。快递企业工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维权和服务职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维护从业人员权益。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穗仁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