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国际终于迎来生机。
香港美妆零售连锁商莎莎国际发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司营业额上升2.6%至35.0亿港元,净利润为5824.7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亏损约为3.44亿港元。
(相关资料图)
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疫情后消费复苏以及中国内地旅客重临。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访港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
这使得莎莎国际的第一大市场港澳市场逐渐复苏。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港澳线下市场营业额为23.73亿港元,同比增长7.28%,一方面是香港本地消费市场在港府消费券带动下逐步复苏,另一方面则是财年四季度入港旅客激增,让该季度同店销售表现飙升59.7%。
不仅如此,通关后港澳市场客流量回升,也拉动了新财年一季度业绩。莎莎国际发布2023/24财年一季度显示,2023年4月1日-6月11日,莎莎国际实现营业收入8.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9%。
这些利好,令莎莎国际对前景充满信心。莎莎国际主席及行政总裁郭少明在业绩会上表示,集团将致力于扩大店铺组合中游客区店铺的占比,目前已签署共三份新租约,当中两家将位于游客区。
尖沙咀、旺角和铜锣湾,以及西九龙站和落馬洲站被莎莎国际视作是香港核心旅游区。根据财报,截至2023年3月31日,莎莎国际在港澳市场游客区共有26家门店(疫情前共有46家门店),总旅客销售占比为43.3%,而疫情前时期为约70%。
出于抓住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的红利,莎莎国际自2003年起签下了多个旅客必逛的香港黄金地段旺铺,这些店铺租金高企。
以位于尖沙咀北京道诚信大厦约650平方米的大店为例,它一度是内地游客扫货的标志性地点之一,莎莎国际在2011年以50万港元月租拿下,2014年2月再以约132万港元高企月租进行续租。来到2017年,虽然零售环境不如从前,莎莎国际仍选择对该店铺续租3年至2020年2月。
受此前香港局势和疫情影响,访港旅客人数锐减,这家店曾在2020年5月无奈关店。莎莎国际当时曾表示,尖沙咀区的生意大跌九成,该店撤出预计能帮助公司每年节省超过千万港元的租金开支。
而相较于港澳市场的复苏,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的表现并不理想。
截至2023年3月31日,莎莎国际内地线下营业额为2.25亿港元,比去年下降22.9%。莎莎国际表示,受疫情影响,在首三季度,公司内地市场门店因疫情隔离总共损失了758个营业日,这极大影响了业绩。
和业绩一同“滑铁卢”还有莎莎国际内地门店数。截至2023年3月31日,莎莎国际在内地的店铺数量为37家,仅去年一年就闭店40家店铺。
除此之外,莎莎国际在内地电商业务也受疫情跨境物流受阻影响陷入窘境——收入下跌33.4%至2.95亿港元,亏损达约2800万港元。
莎莎国际在内地市场“水土不服”由来已久,主要源于其无法将在香港的辉煌复制到内地。
对于内地市场,莎莎国际仍表示,在中国内地的中长期市场目标保持不变,将继续探索OMO策略,利用微信小程序将莎莎美容顾问与中国顾客相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莎莎国际也在着眼于拓展海南免税等内地多渠道的可能性,并不完全依赖于内地游客回归香港旅游零售。
根据南华早报,莎莎国际首席财务官Danny Ho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内地门店虽然疫情期间数量减半,但他们考虑在下半年进行扩张。与此同时,莎莎国际正在和海南当局讨论加快美容产品的注册,目前可能还要长达一年的时间。
没有价差优势、推广耗费大,再加上跨境电商竞争对手近年来的加速崛起,这些都让莎莎国际丧失了独特性和消费者忠诚度。眼下的莎莎国际,除了要及时把握住复苏态势,也需要摆脱以往惯性的依赖,并调整策略及打法,避免遇到竞争对手卓悦那样糟糕的境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