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事让人难以忘记,总有一些人值得纪念……
锦州市义县头道河乡邹家屯小学杨孟沟村分校的老师王长荣,曾经44年如一日撑起手中的长篙,只为每天摆渡木船接送学生。10年前,《辽沈晚报》独家报道这一事迹后,诸多读者集资70多万元建成一座以王长荣老师名字命名的“长荣桥”,从此结束学生们摆渡出村上学的历史。10年过后,记者踏上了回访王长荣老师的道路。
(资料图片)
王长荣老家的炕上摆满获奖证书。
听说记者回访
村民都赶到王长荣家
6月初,在锦州头道河乡杨孟沟村,记者看到退休10年的王长荣老师。
回访之路也是一路颠簸,记者能想象出王长荣老师当年接送学生,一定是相当辛苦,非常不易。
听说辽沈晚报记者回访王长荣老师,村书记郑亮和许多村民自发赶来,他们团团围住记者,争着表达对王长荣的感激之情。“王老师可是大好人。”46岁的村民王强说,“他教过我,我们这个村的孩子全都是王老师的学生,我能读书认字,全靠他,我的孩子能走出乡村,也是王老师的恩情!”
而王长荣老师则拉起记者的手,久久不肯松开,激动地说:“一晃眼就是10年过去了,我一直想当面对辽沈晚报记者说声谢谢,你们的报道带来的这座助学桥,改变了村里人的命运!”
“当年辽沈晚报记者反复来了好几次,眼看着修桥的愿望一点点变成现实,我一时间都不敢相信。”王长荣老师说。
2012年7月26日,对于锦州义县头道河乡杨孟沟村的父老乡亲来说,注定是一个无法忘记的日子,“长荣桥”终于竣工了。
王长荣老师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旧不能平静,“隆隆的鞭炮声,十几个在杨孟沟村居住的小学生兴奋地跑上大桥,来来回回地在桥上跑啊跳啊,长荣桥可以通行了,他们涉水上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插图/王晨同
长荣桥全长120米
是几代人的心愿
“几代人的心愿完成了!有村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们自发为主要捐助人孔先生制作了锦旗。” 王长荣老师对有关长荣桥的记忆如数家珍:桥全长120米,宽2米,桥墩直径1米,地基平均深度超过6米,总投资70万元,其中65万元为孔先生个人独立出资。当年的剪彩仪式非常隆重。
“长荣桥”距离王长荣老师家有500米左右,王长荣把记者带到了长荣桥桥头:“你看看这条大河,有60米宽,它把我们村子世代都隔在了这里,没有桥的时候,孩子们上学太苦了,我摆渡一趟起码得40分钟左右,遇上刮风下雨,时间就不敢保证了。”
王长荣说,“夏天还可以,撑船就能把孩子们接过来,可是到了刚入冬的时候就苦了,冰还没冻上,河水透骨地凉,我要和家长一起把孩子们背到河对岸。”
杨孟沟村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小村子,王长荣老师相当于是一个人办起了一所学校,最多的时候,他自己负责三个年级的全部教学,如此辛苦,他一坚持就是整整44年。
退休10年 最牵挂的还是学生们
王长荣回忆,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整个杨孟沟小学一共有5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二三十人,但是那时候,整个学校仅有两名教师。于是王长荣和另一位教师一起,共同担负起5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没有坚持到两年,我的那个搭档就累跑了。”王长荣说,“只剩下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回想起这么多年,的确挺不容易的!”
如此劳累,王长荣老师却一直坚持,直至2012年退休。多年的操劳,王长荣患有关节炎和冠心病,腿不能久站,站久了腿都回不过来弯。
今年,王长荣老师已经71岁了,他当了一辈子老师却依然没干够,还想拿起教鞭:“退休后这10年,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经常去乡镇和学校作公益讲座!宣传志愿服务,参与助学活动。”
退休后,他还会为村里一些学生免费补课,有些家长看他辛苦,拿一些鸡蛋感谢,都被他谢绝了。
王长荣说,我这辈子都是与孩子们一起过的,和孩子们在一起,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现在退休了,远离了孩子,不适应,我还想拿起教鞭,还想给孩子们上课,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免费给孩子们讲课。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接我班的老师教好他们,让他们都成才。
“看到我的学生一批又一批成长起来,有的考上大学,有的做了公务员,他们都走出了这个山村,我特有成就感,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很值。”王长荣老师欣慰地说。
既是“助学桥”
也是“救命桥”和“致富桥”
“杨孟沟村世代都没有一座正经的大桥,孩子们上学走不出去,秋收的粮食也运不出去。“每年我们卖粮食,都要等封冻以后,收粮车是从冰面上过来把粮食运走的。”杨孟沟村村书记郑亮说,“就差一条河,我们的苞米每斤永远比邻村的少卖2分钱,因为收粮户不愿来啊,怕危险!几乎每年都有运粮车掉到冰窟窿里!”
“辽沈晚报和孔先生帮忙修建的不仅是助学桥,也是救命桥和致富桥。” 郑亮回忆,有一年夜里,村里的一个老人突然生病,高烧不止,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郑亮和村民立即用电动车将老人送到医院,医院诊断得的是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后果很危险,“如果没有这座桥,就得等到第二天清晨才能摆渡到对岸,再送医院。”
“这座长荣桥是杨孟沟村村民外出生产生活的唯一通道,桥的建成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村民的生产经营。”郑亮说,小小的桥梁对杨孟沟村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老师退休后,杨孟沟村小学也合并到总校了,桥也通了10年,孩子们上学再也不愁了。”郑亮说,“这次见面特别有价值,能让我们当面感谢辽沈晚报,这次见面也能让记者看到因为这座桥,我们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档案回访
王长荣,锦州市义县头道河乡邹家屯小学杨孟沟村分校教师,现年七十一岁。
二〇一一年,《辽沈晚报》报道《山村教师夏撑小船冬趟冰水 摆渡四十四年接送学生》,讲述了王长荣老师摆渡四十四年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感人事迹。一年后,多位《辽沈晚报》爱心读者筹资七十万元捐建出一座过河大桥,并命名为“长荣桥”,从此改变了山村人的生活。
来源:辽沈晚报特派锦州记者 徐刚 文并摄
编辑:崔陶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