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7月国家发改委专文批复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9个事项;在此之前,山东省政府出台20条“硬核”政策支持德州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至今年7月份,国家、省支持政策实施一年时间,大众报业德州融媒聚焦产业转化、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等方面,推出了“融入大战略 做好大文章——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德州实践”调研报道,以高质量调研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德州实践做出贡献。
大众报业德州融媒记者 蒋丽君 武红鹏 高志玟 通讯员 霍元德 德州报道 策划 张海峰 李平
(资料图片)
去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支持山东省德州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复函》中提出:“支持德州市同京津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国道、城际轨道交通延伸至德州。”
在今年5月7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提出:推动山东德州与京津冀交通、能源等重要设施互联互通。
足以可见,交通对于德州市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打造一座流动起来的城市
从明清时期的京杭运河时代到19世纪的铁路时代,再到90年代的高速公路时代。德州的交通核心地位优势一直在凸显,德州因此被称为一座因交通而兴的城市。
由于德州位于冀鲁交界地区,是山东省北上京津冀、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独特的交通区位在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有了独特的优势。
铁路方面,德州是京沪铁路、石德铁路、京沪高铁、石济客运专线和德龙烟铁路等五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邯济铁路穿越境内的禹城、齐河二县市。公路方面,德州有京福、青银、德衡、德滨、济聊、济乐等高速公路,104、105、205、308、309、101、102等国道过境。
近几年,德州更是抢抓融入京津冀重大战略机遇,不断优化交通项目,打造一个流动起来的城市。
自5月19日全省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召开以来,德州持续加大协调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其中,京德高速任丘至德州段,是德州乃至山东西部又一条至北京的快速通道,德州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开展跨省协调,积极对接沧州、衡水,共同研究解决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的难点堵点,加快项目审批,抓紧落实项目开工条件,确保顺利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铁路庆云段以及济南至宁津、庆云至章丘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打通车轮壁垒的轨道
地处鲁冀交界的德州,道路运输企业和司机货运车辆年审等业务“多地跑”“折返跑”的问题是群众异地办事的堵点难点。
为此,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与交通运输部开发的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对接,于2021年9月实现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考虑到德州与沧州、衡水三市间人员、物流往来频繁,就业流动性强,三市合作共建,签订了交通运输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德州已在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等重点领域,实现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车辆道路运输证等“三类九证”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与核验,在办理道路货运车辆年审、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和道路货物运输车辆、道路旅客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的配发、换发、补发等业务时,互认电子证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合作、共同发展。
此外,德州还加速与京津冀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融合,在跨省运输服务保障上先行一步。去年,在全省率先实行重点物资运输通行证“四不限、一最长”办理规则,即不限制运输车型、不限制车辆使用性质、不限制申请者身份、不限制运输地域,通行证时效最长30天。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办理模式,打破车辆地域号牌限制,为鲁冀两省车辆办理通行证10万余张,其中非德州籍4万余张,占比超40%。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发了“营运车辆轨迹回溯系统”,对每日进出鲁冀两省的数万辆营运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即时动态监管,极大缩短了营运货车排查通行时间,通行效率提升80%以上。
去年以来,德州市就以对接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为基础,不断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创新实施“三个协同”,与沧州、衡水共同签署交通运输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项目建设、服务保障、执法监管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全面合作,助力德州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
轨道上引进来的产业项目
一个半小时,是不少北京职场人通勤所用的时长,而一个半小时,也是从德州乘高铁到北京南站的时长。
如今,这样的班次每天有50余趟次,平均每半小时就有一班列车从高铁德州东站开往北京。一边是千年古都,一边是运河名郡,随着交通路网加快构建,两座古城正以最现代的方式,日渐紧密联系、相融一体。
从德州东站向北驾车约10分钟,山东华创融盛展示有限公司自动化车间内机器满负荷运转,经过激光下料、数控冲、钣金成型静电涂装、激光焊接总装等90多道工序,一个个组装好的展示道具装车出厂发往全国各地。
来自北京的山东华创融盛是一家专业为零售商业空间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先企业,企业几乎承包了香奈儿、阿迪达斯、361度、海澜之家等众多品牌的“门面”设计、研发、制造。说起它的“落户故事”,还要从一次“突发奇想”说起。
时间回到6年前。
2017年,华创融盛展示(北京)有限公司响应非首都功能疏解,计划将生产研发基地迁出北京。一年里,公司项目经理陈国庆带队沿“京沪线”“京广线”考察了全国10余个地市,初步确定了江浙一带的一座城市,那里不仅地块价格较低,还有现成的厂房可以“拎包入住”,用陈国庆的话说,当时差点就直接掏钱买地了。
在返程路上,陈国庆一行路过德州,原本从未考虑过这座城市的他“突然”萌生了想下车看一看的想法。
“到达德州时是下午三点多,这个时间回北京去单位工作有点晚,回家又有点早。”陈国庆告诉记者,因此,尽管买的是直达北京的车票,他还是在半路下车到德州考察了一番。就是这次“突发奇想”的下车,改变了华创融盛的历史。
“当初下车考察是考虑了德州的地域优势,但德州招商人员的敬业态度和‘店小二’式的服务才是真正打动我们的原因。”陈国庆说,到德州时,负责接待他的德州招商工作负责人正在医院住院,他们是在医院见了第一面,随后,这名负责人也是在医院指挥现场接待人员带他们进行了考察。此外,考虑到企业生产物料运输等问题,德州往返天津港便捷的交通也是吸引陈国庆的一个方面。
经过多次深入洽谈、研判,项目最终落户天衢新区。随后,当地招商部门与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实行承诺审批制、联审联办制、预审制,并成立了工作专班,一对一全力跟进服务。项目从招商引资到建成投产仅用了179天,建成了4.8万平方米厂房、8000平方米研发中心、7000平方米办公楼,这在以往至少需要2年时间。
在这片“沃土”上,企业如今已基本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两化”生产,今年还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智能制造中心,致力成为全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不仅如此,企业将北京的工业设计、技术团队带到了德州,得益于便利的通勤条件,他们有的人每周乘高铁通勤于北京德州两地,有的就在德州安了家,成为了“新德州人”。
山东华创融盛落地壮大的故事,只是德州市聚焦打造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的一个缩影。
为持续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吸引产业转移落地,提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今年,德州积极开展县(市、区)与京津冀地区对接合作,目前多个县市区均已确定对接合作单位、合作目标、合作领域、合作事项、合作方式、保障措施等事项。4月14日,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开国带领市党政考察团赴河北省雄安新区进行全面对标学习,深入对接服务合作事宜,签署了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与德州市发展改革委、德州天衢新区管委会合作备忘录,重点围绕服务雄安建设、农业全产业链供应等9个方面开展深化交流合作,这是雄安新区作为北京“新两翼”首次与周边地市签署协同发展合作事项。
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发展道路上德州换来了亮眼的“答卷”。
2022年,全市落地的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116个,同比增长26%;到位资金97.95亿元,同比增长80.7%;占市内资招引项目数量、到位资金数额(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405个、263亿元)的比重分别为28.6%、28%。
今年1至4月份,德州新开工京津冀项目55个,到位资金24.13亿元,同比增长61.7%、53.9%;43个市级以上京津冀重点项目,已开工31个,纳统29个,完成投资47.4亿元,平均投资完成率36.64%。北京汇源控股智慧冷库、果汁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融合项目、华健国际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项目、天津尚能巨源日产8万支圆柱储能锂电池项目等一批好项目签约落户,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中房央厨智慧港、景津装备过滤成套装备产业化一期项目等大项目好项目投资完成率超过50%。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