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摩尔定律的自身能力不可动摇的信念和为世界带来改变的强烈愿望,是英特尔转型和创新的基石。而搞清楚要解决怎样的问题,然后采取行动,是杨旭和他的英特尔中国团队近年真正面临的挑战。改变并不容易,但却是值得的。
日前,在一年一度的英特尔“数造未来,IN无止境”的2018“纷享会”上,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表示,“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都要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因为深度融合以后,实体经济才能找到新的增值和创新的空间和机会,这是科技公司应该帮助促成、应该推进的。”
两年前,英特尔开始新一轮战略转型——从一家PC公司转型为一家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进而成为跨越无数创新领域的催化剂、引擎和驱动者。在英特尔CEO科再奇为规划的新愿景中,英特尔将触角截然不同的领域,涵盖虚拟现实、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云、5G等领域,尝试将这些领域拼接整合为更庞大和完整的移动生态系统。
基于此,目前,英特尔的技术聚焦于三个方面:一是引领人工智能与“自能(Autonomous)”革命;二是作为全球领先的端到端平台提供者,从终端设备到云计算,从网络、加速到存储,为全新的数据世界提供无缝协同工作的产品;三是发展半导体精尖制造技术和平台,生产世界上最好的芯片,持续推动摩尔定律。
在英特尔看来,在微处理器和摩尔定律(Moore’s Law)诞生已经整整50周年的今天,计算力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服务。从智能器件芯片和软件,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分析,从传感到边缘技术,创新应用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成为可能。没有什么行业的技术边界是不能相互融合的。
在英特尔提供的从端到端的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中,新的生态链开始出现。而这个生态链与过去20年间英特尔在PC领域建立的生态链完全不同。
在中国,不同于互联网领域流行的颠覆思维,也不同于完全从基础开始创造新概念的改革者,英特尔希望整合业已存在的元素,并形成新的成果。而所有的目标都指向“帮助实体经济活得更好”。
前两年,英特尔中国区总裁出席活动时就表示“我只为实体经济站台。”他说“不是我不喜欢‘互联网+’,而是觉得英特尔不应该把精力太多放在它上面,因为已经有很多聪明人在做这个事了,而且做得很火。英特尔则要让技术帮助实体经济增值,这才走得长远,才更有价值,这是英特尔的方向。”
埃森哲最近的一份研究显示,目前,八成以上的中国企业尚没摸清如何通过数字技术使企业变得更高效,并拓展营收来源,实现业务增长;同时,只有4%的中国制造企业真正释放了数字化的潜力,并成功将投入转化为业务成果。
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好比“二次创业”——通过应用云计算、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生产运营效率,或寻求专业服务来整合资源、接入生态,都将为商业变现提供机遇。而这正成为数据公司英特尔的在中国持续发展的又一次机遇。
杨旭表示,“英特尔要帮助中国的产业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进行快速、更有效地增值和创新,提供最好、最强的计算和分析平台。”他相信,一旦英特尔能与这些看似彼此有巨大差异的企业伙伴协同合作,就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功。作为创新者和整合者,英特尔将最终汲取各家之长,再次建立新的生态联盟,进而释放巨大的可能性。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英特尔成立50周年。在英特尔未来聚焦的八个领域里,“中国制造2025”和“精准医疗”策略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制定的。之前,《十九大报告》曾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英特尔在中国的两大核心战略:一是与中国一起,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支持自主创新;二是推动人工智能、5G等智能应用落地,支持产业智能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事实上,单独谈技术本身就像一种空中楼阁,如果它没有和具体的实体经济结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包括国家强调产业转型等等,就没有更深远的意义”。杨旭说。
以智能制造为例,无论是前端运用技术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还是整个制造过程,都需要计算能力去体现智能性,提高生产效率;而医疗行业的靶向药的研究、基因排序、对基因病变的分析等,都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从数据采集、识别到传输、大数据分析、存储到最后实现数据的增值和实际应用。英特尔提供的是这样的能力,而不再只是传统的计算机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