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五、神十六乘组会师太空,航天员们在太空吃得怎么样?睡得好不好?如何处理太空垃圾?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央视新闻《面对面》专访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主任吴大蔚,来听听这位航天员“大总管”如何全面揭秘空间站生活。
“让航天员容光焕发地回到地面”
(资料图)
记者:等待他们回家的过程中,你在想什么?
吴大蔚:我想的是,怎么样保证他们安全健康容光焕发地回到地面,为我们建设期最后一次任务做一个漂亮的收官。
记者:航天员返回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吴大蔚:在太空生活了180天,他们完全适应了天上失重的飞行环境,所以回到地面重力的作用下,他们肯定会有一个再适应的过程。为保证他们很好地回来,他们在身体上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前庭系统等一系列的准备。
记者:要锻炼到什么程度才具备返回的能力?
吴大蔚:比如说,针对他们的年龄、日常的体能状态,要定下来每天跑步要怎么个跑法,自行车要怎么个蹬法,核心肌肉的锻炼要锻炼到什么程度,心率要达到什么水准才可以停止……这是一个完整的小系统。
记者:返回之前这种心理压力会出现变化吗?
吴大蔚:通常大家都会觉得回来了很高兴,不会有问题,其实不是的,首先返回是载人航天当中比较危险的环节,什么时候脱主伞,什么时候发指令,这些都有要求,所以压力要比飞行当更大一些。
记者:我们看到过太空日记,刘洋说本来是想好好睡一觉早点起,没想到很难睡着,很兴奋。
吴大蔚:这种比较正向的(状态),一定程度上是好的,但是也会干扰工作注意力。在这方面,我们也会给他们做一些调试,比如说通过交流让他们镇静下来。
建设自己的“太空厨房”
吴大蔚:航天飞行中,营养素的标准跟地面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的地面标准都适用于天上,在天上骨质是处于脱钙的状态,所以在钙剂的应用上要特别小心。
记者:意思是钙流失会特别快?
吴大蔚:对,钙流失会比地面增加。这个情况下,如果大量补钙就会导致结石的形成,但不补钙又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所以膳食的标准、钙的摄入在什么范围要确定。其他还有类似于铁剂、钠,一些维生素的叶酸,这些都会有变化。
记者:要吃有针对性的维生素片剂吗?
吴大蔚:会吃一些膳食营养素片来补充,重点还是靠食品。我们研发出相应的食品后,首先在广泛的地面人群当中去品尝,收集大量数据,将优选后的食品组成一个食谱。这个食谱除了考虑营养均衡,还要考虑味道是否可口。
记者:天舟又上去了,新鲜水果上去了吗?
吴大蔚:是的,现在新鲜的果蔬是从地上直接带上去的。这次,我们会有新鲜果蔬在轨栽培,另外我们还会做一些太空食品的加工制备。
记者:能加工成什么样?举个例子。
吴大蔚:比如说,做个烧鸡腿是没有问题的,做一些烤面包、烤花生、烤红薯、烤肉等,这些都是能够实现的。随着咱们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进步,冷链具备之后,这些冷冻的原材料上去之后,天上就可以自动加工制备。我们会做一个比较好的厨房,让航天员自己去制备这些东西,这是我们未来的设想。
太空也讲究垃圾分类
有人计算过,航天员吃六个月航天食品剩下的包装袋,按照每人每餐吃两包食品,就会产生3000多个包装袋。此外,航天员在轨生活产生的废物还有废气、排泄物等,这些废物相对于空间站的特殊环境以及空间大小来说,其体量是巨大的。
吴大蔚:它是一个密闭的环境,不可能打开窗户把垃圾扔出去,每一针每一线、每一包垃圾怎么收拾都有文章,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都会不同,电池、刀片、化学品、生物制品和日常的生活垃圾,服装都不一样。
记者:在空间站垃圾分类用几个桶?
吴大蔚:有很多个桶,干的湿的要分开,大小便垃圾和生活垃圾、实验垃圾还有一些废弃物也要分开。比如,坏了的一些设备组件要单独处理,目的就是保证环境安全,不能让微生物到处滋生,影响整站环境。
当航天员完成六个月的空间站任务之后,会搭载返回舱返回地球,这些固体垃圾就会跟着返回舱一并返回。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之后,这些垃圾会被抛掉,在大气摩擦燃烧的作用下,最终在大气层里烟消云散。
航天员上天后会“长”高
在失重状态下生活长达半年之久,航天员的身体机能会发生很多变化,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有一个专门的团队,研究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
记者:在轨180天,人的身高包括骨骼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吧?
吴大蔚:是的,我们在地面上给他们设计衣服的尺寸就要预留好。
记者:上天之后会变高,是吗?
吴大蔚:是的。按照目前国内外载人航天报道的数据,会高3厘米到5厘米。
记者:返回地球之后,还会缩回去吗?
吴大蔚:会的,脊柱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压缩椎间盘,到天上就会伸长了,腿不会变长,但是所有缝会变大了,所以人整个就会长高了。回到地面,在重力作用下慢慢就会回去了。
记者:女航天员回来后,好像比上去的时候显得胖了一些,这能反映出来什么问题?
吴大蔚:脸变得圆一些了,看着更丰润了,这种是因为在失重状态下体液向头部分布,跟你倒立的状态是一样,长期这种状态下看着脸就会更丰满一些,但跟真正的胖是两个概念,这个就是从表象到科学本质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表象来看本质:等回到地球看着变胖了,实际上是血容量比原来少了,要快速把它补回来。如何才能补回来?这就是医学家们和科学家们去研究的一个问题。
记者:研究小组发现,航天员回到地面后,味觉和嗅觉都会发生变化。
吴大蔚:比如说,有人感觉食物酸度比以前增加了,原来觉得不酸的现在觉得酸了。
记者:咸淡会有变化吗?
吴大蔚:他们的口味比在地面变得更重了,更喜欢口味重的食物。
睡眠竟然比地面还要好
记者:在太空上睡觉会是难事吗?
吴大蔚:从我经历的各次任务来看,航天员整体上睡眠还是不错的,他们在天上的睡眠效率比地面还要好一些。因为,在飞行之前,他们是以全力以赴的状态在准备;到了天上以后,他们很快就适应环境了,更踏实了,睡眠效率比地面还要高。我们觉得,一是他们心理素质非常好,同时也证明了我们载人航天在不断进步。
记者:作息表是每天都更新吗?
吴大蔚:大的作息制度是一个规范性的制度,但是所有的这些制度都要根据任务的需要做必要的调整。比如说,航天员要半夜出舱,三点才能睡觉,我不可能第二天让他六点起床干活。
可以跟孩子视频通话聊天
记者:航天员回来以后都说,他们特别依赖地面给出的指令,“曙光”永远在线。
吴大蔚:应该说,所有航天员中心的岗位人员都是“曙光”的一分子,“曙光”只是一个代号,它代表的是一个团队,是一个集体,是航天员中心,是航天员支持中心。
记者:作为“曙光”,你跟航天员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
吴大蔚:好好吃饭,好好锻炼。
记者:对于所有航天员来说,你这话像亲人一样贴心。
吴大蔚:再不想吃也要好好吃,吃好了才能有劲好好干活。所以航天员支持中心跟其他支持中心不太一样,它面对的是一个生命,是要投入大量的感情,把他们当成亲人一样,真正用心去做,才能把工作做好。
记者:逢年过节会想家、会想娃,他们会跟你说吗?
吴大蔚:会。不用等到他们去说,我们会定期给他们安排心理的支持。他们可以跟孩子天地视频通话聊天,我们会给他们上传家里孩子小的视频、日常生活的记录。
记者:生活是具体的,他们在轨的生活也是特别具体的。
吴大蔚:是琐碎的,是具体的,但是又是实实在在的。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关键词: